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講台:皇帝祈雨求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15]     我要評論

吳羊璧

 今年的氣候嚴重變異。除了苦熱苦寒,更有大澇大旱。甘肅舟曲的大雨,造成泥石流巨災,整條村莊被淹沒;俄羅斯的大旱,使這個盛產小麥的地區失收,影響世界性的糧價。

 人類實在仍難與大自然對抗。

 歷來的皇帝或社會領袖人物,都敬天畏天。

 皇帝擁有人間至上的權威,卻仍然對老天恭恭敬敬。如果有甚麼天災,皇帝會認為是上天在示警,因為皇帝是天子,是代表上天的,現在上天表示出問題了,一定是你有甚麼地方做得不好了,快快改正。這是中國的傳統觀念。

 順治十年,京城下了幾十天大雨。《世祖本紀》有這樣的記事:「乃者都城霖雨匝月,積水成渠,壞民廬舍,窮黎墊居艱食,皆朕不德有以致之。」認真地說,天下大雨,與皇帝是否「不德」並不可能有直接關係,但是那時的皇帝,在觀念上是認為與自己做得好不好有關的(至少順治帝如此),他提出要注重上天這樣的示警,而且要求「大小臣工,宜相儆息」。就是要求大家都來做好應該做的事,小心行事。無論如何,強調了這樣的觀念,對民生的改善總是好事。

 順治十年那年的大雨,不知與近來多處的強降雨量相比如何。總之雨量真是不小,京城都積水成渠,居民的房屋也損壞了。

 皇帝祈晴祈雨的記載,史書上很多。

 康熙十年四月,「壬辰,上詣天壇禱雨。甲午,雨。」壬辰與甲午相差三天,禱雨後第三天就下雨了,算是很如意。不過,皇帝不會旱了十天八天就去祈雨,一定是已久旱才去,那麼,天氣也到了該有變化的時候了。

 也有更靈的。康熙十七年,夏六月,「上以盛夏亢旱,步禱於天壇,是日,大雨。」當天就下大雨了,這一定令康熙很高興,覺得上天聽到他的祈禱了。

 除了祈雨,還有祈晴。康熙三十四年,「久雨,詔廷臣陳得失,禮部祈晴」。久旱久雨,都覺得與人事有關,所以先「詔廷臣陳得失」。無論如何,把久旱久雨都作為研究施政得失的動力,就天象的變異,研究一下人事上的得失,很好。

 有一次,康熙引宋代學者的話,說:「宋儒云:求雨得雨,旱豈無因。此言可味也。」他大概總在思考人事如何影響天象的原因。事實上,自然界會因人的行為而起變化,這些現象雖然複雜,但兩者互相影響的因果確是存在的。

 就像現在舟曲的巨災,總結原因,超常的大雨固然是最直接的,但也有許多人為的因素被提了出來。舟曲這一帶是產木材的地方,在這建設的年頭,樹木過度砍伐,地貌改變。土質鬆散,沒有及時注意到。又,大地形方面,這是會形成泥石流的高危地區,沒有預作準備。……說起來,就是一句話:災豈無因?只是現在沒有祈雨祈晴的活動罷了。

 皇帝專制,作為一種制度,不是良好的制度。但卻不是說皇帝一切都不好。歷史上有許多昏君,最昏庸的一個,聽說饑荒了,百姓沒有東西吃,就說:「何不食肉糜?」成為千古笑話。但也有不少皇帝,覺得受咐託治天下,是十分重大的責任,因此用心學習用心工作。康熙與大臣于成龍的一段對話,引出一段故事,很值得談談。

相關新聞
王麗儀穿梭時尚帝國中 (圖)
微語錄
汪建熙 玩「票」的金融家 (圖)
歷史與空間:丞相制,說沒就沒了 (圖)
古今講台:皇帝祈雨求晴
亦有可聞:漫說博士
遊蹤:都江堰隨想 (圖)
開卷有益:現代婚姻的男式解讀 (圖)
來鴻:詠 菊(二首)
百家廊:哈爾濱風情 (圖)
翠袖乾坤:演藝圈掀未婚媽媽潮
天言知玄:官場八字論
琴台客聚:從《紫微徑》談到報人楊君澤 (圖)
生活語絲:釜山一日
隨想國:福 氣
路地觀察:餐廳經營的兩極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