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我不想迴避這個時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朱哲琴與鍋庄舞的傳承人徐桂蓮。 盧恆 攝

 說起朱哲琴,我們會想起《阿姐鼓》。的確,這張史上首張全球發行的華語唱片,奠定了朱哲琴音樂巨星的地位。接下來,1997年的《央金瑪》,2008年的《七日談》,皆令她成為世界舞台上的閃亮之星。 ■文:尉瑋 圖:受訪者提供

 十月,朱哲琴將應新視野藝術節之邀,帶來《「世界聽.見.朱哲琴」2010樂匯.香港》,以饗樂迷。這次的她更多了一個身份──UNDP中國親善大使,不僅在音樂上探本溯源,更為保護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做出實際行動。

尋找古老的音樂

 「哪裡有老的傳承人,我們就去。」

 2009年,朱哲琴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任命為中國的親善大使,由此發起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從一個獨立的藝術家變成一個公眾人物。去年四月至七月,她與她的工作團隊展開了中國民族音樂的尋訪之旅,跨越雲南、貴州、內蒙古、西藏與新疆,走過了2萬多公里,採集了約1000首音樂樣本。

 「我們爬到5000米的山上,到村子裡,聽到了最動人最原初的音樂。他們很多是農民,或者牧民,音樂是代代口耳相傳而來。當音樂一響起,是非常動人、非常震撼的。只有找到這些,才找到民族音樂真正的美。」

 促使朱哲琴接受聯合國邀請的原因,是一種面對消逝的急迫感。

 「2005年,中國西部長調歌王哈扎布的去世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他是蒙古長調NO.1的傳承者,精通當地好幾個地方的唱法。我才發現,這些很美的東西不一定能永遠存在。2007年,西藏哲蚌寺領經師翁則大師去世了,他們有很獨特的念誦方式,發出很低沉的聲音,比男低音低很多分貝。我一直想去拜訪,但也沒能成行。這些事情,加上我原來對民族文化的愛好,促使我接受了聯合國的邀請,也做了一個個人的決定:從一個獨立藝術家變成一個公眾人物。所以,我也很感謝這次機會,讓我在生命的過程中可以從小我跨越出去。」

1+5民族文化傳承計劃

 如果只是利用自己的公眾影響力來作呼籲,對於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可能見效不大,朱哲琴選擇的是實施實際行動,「能保存一首歌就多一首歌,能做到多少就多少。」

 整個保護與發展包括傳統音樂和傳統手工藝兩個範疇,保護方面與學術部門和傳承部門相合作;發展方面則和媒體、產業、設計師、藝術家等多方面力量合作,先是深入少數民族地區作尋訪,然後出產品成果,例如音樂方面有即將發行的對照版雙CD和這次的音樂會巡演,手工藝則有設計師從民族手工業吸取靈感後的創作。

 最重要的是,所有產品的利潤至少有百分之十回饋當地,作為公益基金開展「1+5民族文化傳承計劃」。方式是發給津貼,鼓勵當地人沿襲傳統,一個老師帶五個學生,希望在兩年內為民族音樂和手工藝培養兩千個傳承人。

 從原本的零預算發展到現在,朱哲琴說整個行動計劃已經初步啟動,「起碼希望在我們這一代,一些傳統不會斷掉。」 

不可多得的美妙聲音

 整個音樂會的創作,建基在去年的尋訪上。朱哲琴反覆強調,她不是主角,主角是那些原初的美妙聲音。

 這些美妙聲音,有時是可遇不可求。尋訪時,工作隊時常會被帶到當地的文工團去,唯有不斷地解釋:我們想要的不是這個,而是更原始、更原汁原味的聲音。

 有一次,工作隊又被帶到文工團,太陽就快要下山,要是再找不到當地的民歌,一天又要過了。工作人員們不甘心,就扛了器材往村子裡走。突然,稻田裡傳來了歌聲,一群女孩正在嘻嘻哈哈地唱著。朱哲琴如獲至寶,當下讓女孩們錄下了這首歌,那就是女聲清亮的《稻花魂》。

 「苗族人有個傳說,每個稻穗中都有靈魂,每到成熟的時候就會如懷春少女般出遊,一定要圍著它唱美妙的歌才能把它留住,收成才會好。」

 朱哲琴說,對照這首歌,她創作了《七月》,同樣表達節氣對於人生活的影響。

 苗族人還用「飛歌」談情說愛,就像《假如妳是一朵花》,歌詞的大意是:假如妳是一朵花,哪怕開在料峭的懸崖,我也一定要採到妳。

 朱哲琴在這首歌的旋律基礎上,再發展出《飛歌》,除了苗族歌唱者的原始聲音,還有她婉轉的女聲,加上水滴的聲音等效果,營造出迷離又飄逸的感覺。歌詞則是引用《詩經》中〈月出〉一篇,說的也正是愛情中的男女。

 整個音樂會的創作就按照類似的方式進行。「美聲唱法是由拿波里民歌發展出來,Rock & Roll是從黑人的民間曲子而來,都有根源。那中國的根源在哪裡?」朱哲琴說,這次正是要將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人介紹給大家,和她的新創作相比照,看到一個有根源的創作。

 這次,她也特別想去強調音樂的直覺,擺脫理論的框架,或是知識分子般的立場,而單純地用耳朵去體驗。音樂中除了最原始的唱段,還加入了許多電子元素,甚至工業元素。

 「我不想迴避這個時代,」朱哲琴說,「處理傳統不是要回到過去,那不存在。音樂有過去、當代、未來。過去的音樂可以延伸到現在,甚至未來。這次的創作不是傳統意義上對民族元素的處理,不是想要回到過去,在時空上沒有變化;而是想要過去的傳統基因加上當代的我,看看能產生甚麼化學反應。」

相關新聞
我不想迴避這個時代 (2010-09-19) (圖)
點評集:《夢偶情緣》送別港芭資深團員 (2010-09-19) (圖)
活動推介:紫禁城在港島東 (2010-09-19) (圖)
「Bloomberg 新一代藝術家計劃 2010/11 」現正接受申請 (2010-09-19)
一個人在途上—雲門舞集《流浪者之歌》 (2010-09-12) (圖)
設計中的關懷──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2010-09-12) (圖)
遊.藝.園:中港台澳藝術展覽區巡禮 高雄「駁二藝術區」條件佳 (2010-09-12) (圖)
活動推介:《油脂》 搖滾吧,五十年代 (2010-09-12) (圖)
重訪歐洲登台 寓教育於演出 (2010-09-05) (圖)
鄧偉傑 「背叛」過把癮 (2010-09-05) (圖)
活動推介:超級青春的莎士比亞 (2010-09-05) (圖)
潘璧雲 黑箱作業「搞大佢」 (2010-08-29) (圖)
潘璧雲說潘璧雲:為甚麼要「搞大佢」 (2010-08-29) (圖)
全城熱爆搞大佢 (2010-08-29) (圖)
從「指揮節」到「粵樂節」? (2010-08-29)
活動推介•曹禺戲劇節: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京人》 (2010-08-29)
簡訊:哲理畫家戴衛北京設展 (2010-08-29)
梅卓燕玩轉《紫.釵.緣》 (2010-08-22) (圖)
鄧樂妍:我為紫釵譜新曲 (2010-08-22) (圖)
紫.釵.緣 (2010-08-2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