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旋
全球經濟愈趨一體化的年代,思維模式不時要推陳出新,不可能「一本通書睇到老」沿用舊模式。尤其是區域經濟融合增強競爭力才能雙贏。問題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講到利益分配難免要多作考量。更何況合作雙方可能涉及政策制度差異,可能要面對問題複雜各有所難而拖慢合作進度。結果可能變作「大隻廣」蹉跎歲月。
第十三次粵港合作聯席會議上周在穗舉行,新簽四項協議。正如港人所期待者,框架內容有望真能納入「十二五」規劃,更盼所簽的合作協議盡快落實早見成果。俗語有云「一條鎖匙響不了,兩條鎖匙響噹噹」。粵港合作無可否認涉及「一國兩制」法制行事模式有異,各有利益,甚至如「爭婣仔」,定位可能「拗一餐」。現在框架簽署後,角色定位已有分配,關鍵就是要落實,積極行動投入,不能老是停留在「紙上談兵」,老是停在會議討論中。「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綠色大珠三角地區優質生活圈」等概念實在很有吸引力,香港有國際視野及融資、信息的優勢,配合廣東人才和目標,互通有無,具體落實。「先行先試」是成功關鍵所在。
我是香港人,並無貶低香港的想法,事實上,當下,香港優勢有點慢慢退色,皆因後來者已漸漸追上。唯獨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到目前為止仍能鞏固,暫時而言,粵港金融合作香港仍可自稱龍頭大阿哥。不過,卻有賴中央政策予以優惠,有賴內地兄弟省市的支持合作。粵港金融合作將有利成為區域金融中心從而提升至國際金融中心。實施人民幣境外結算中心後的香港可為國家金融安全戰略作貢獻。
港商有濃濃愛國情懷,結合本身營商豐富經驗優勢,一直以來對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良多。潮籍港商馬介璋最早在深圳投資,深圳三十年特區成果輝煌推選馬介璋為「十大最有影響力的港商」之一。「十一」國慶,潮州公會贊助煙火同慶,馬介璋愛子情深支持長子馬鴻銘出錢出力為煙火匯演擔大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