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揭開真相 撕破獵豔傷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究竟,眼睛看見的是否就是真相?想知,但你又有沒有權去看?

 近年,私隱道德成了台灣社會重要議題。傳媒狗仔隊不斷的「挖」、市民不斷的「爆」。在人煙稠密、資訊爆炸的大都市,大家好像分分秒秒被監視。台風星光影展的《獵豔》(Zoom Hunting),導演卓立便把「偷情」和「懸疑」元素有機地結合,批判大都市道德與私隱界線。

 年輕女攝影師一次不經意「偷窺意外」,揭露鄰居隱藏多時的秘密。縱容好奇心的不斷推進,逐層撕開神秘面紗。可惜最終她卻把自己與胞姊的深層傷口撕破,一片血肉模糊。 文:呂瑋宗 圖:曙光影視

好奇心改變人性

 姊姊楊如行(朱芷瑩飾)是一位推理小說家,妹妹楊如儀(張鈞甯飾)則是雜誌攝影師,兩人性格迥異。某天,如儀在家中陽台測試相機時,無意中拍下對面單位一對偷情中的男女。及後,她定時在陽台偷拍他們,滿足眼睛私慾和好奇心。

 家中黑房成了她的揭秘基地,在無色菲林藥水中,真相漸漸浮現。此時,姊姊正陷寫作瓶頸,在妹妺慫恿下,便加入偷窺行列刺激靈感。可是,妹妹覺得姊姊態度劇變:由起初抗拒,發展至接受,最後竟沉迷踏界。姊姊變得陌生、難以觸摸。

 原來,重大秘密一直醞釀潛伏……

偷情懸疑二合一

 單看劇照,《獵豔》恍似一部偷窺、激情片子。導演卓立一直保持神秘感,引誘觀眾引頸窺探內裡光景。原來,這是一部偷情懸疑片。

 在台灣電影界卓立年資不高,但卻經驗豐富。她在美國印地安那州立大學獲取電影碩士,早年曾擔任《天邊一朵雲》助導及多部電影製片。《獵豔》是她首部親自執導的電影,更入圍美國紐約亞美影展參展作品。

 「我的思維,其實很接近男性。」兼備男女思維,《獵豔》便成功引發兩性注意。「用偵探片方式講述偷情橋段,可能前無古人。台灣的媒體和新聞,天天在爭辯道德。這便是台灣人最愛看的東西。」男女情慾場面不是賣點,她說最好看的,其實是男女爭執的畫面。「男女爭執後,雙方都不能得到對方。片子中,三個女人先後與溫昇豪上演多角纏繞:一個是新歡、一個是舊愛、一個是正室妻子。表面上,女人們為了這個男人吵,背後其實是堆疊交集的情緒和女人間的妒嫉。」卓立說,經歷這種男人,女人們最終都會反思自己想要甚麼。「表面上,她們是爭同一個人,但其實是企圖在競爭中獲得自我認定、獲得情緒上的勝利。」男人的需要十分外顯,但女人心海底針,男人可能一生也不知道。

你正在被偷窺

 故事中,攝影師楊如儀靠眼睛工作,工餘企圖用自己的眼睛判別是非。對於別人私隱,她毫不害羞地用長鏡狂拍。但後來,她發覺姊姊更過分,甚至闖進目標人物單位裝置錄音器,把偷情記錄寄給姦夫太太,破壞兩人感情。到此地步,如儀反過來批判姊姊不道德,但諷刺的是偷窺行動是由如儀展開。鏡頭一方面瞄著妹妹進行偷拍,同時播出姊姊讀起小說的內容。兩人互相指責對方不道德,其實天下烏鴉一樣黑。

 卓立的原構想,是拍一部與眾不同的台灣片,用年輕演員演一個複雜故事。透過如儀心理變化、及對姊姊過分行為的回應,逐步揭開事件的神秘面紗,滿足觀眾苦候個多小時的好奇心。女主角偷窺目標人物一段日子,觀眾也同樣在影院內窺視她們。「《獵豔》提醒大家要小心,鄰居好可能每天偷窺你!」影片開初,鏡頭由衛星鳥瞰圖拉近到如儀的單位;完結時卻由單位拉遠至鳥瞰畫面。這種首尾呼應,希望讓故事的張力延伸到觀眾身上。

 「我們想告訴大家,台灣電影人也能拍攝這類複雜題材。道德出軌是台灣社會實況,很多夫妻表面和諧,但背後原來暗藏殺機。撕破假面具或許殘酷,但卻不代表能容讓自私行為發生。」她表示,人性虛假能引發很多情仇糾葛,甚至是謀殺和報復。姊妹間的恩怨情仇,亦比觀眾估計的複雜。「兩人一開始感情要好,誰知後半部,才交代妹妹是令姊姊不能生育的兇手。」《獵豔》每個角色設計認真,各人個性、背景和關係錯綜複雜。「劇情上,我安排得層層推進,結構嚴謹才能帶出不一樣的張力!」

女導演衝擊影壇

 卓立是彰化人,獨特的成長背景,讓她以不一樣的眼光看台北社會問題。「我這鄉下人拍中產故事,我覺得捕捉到的反而更貼近台北人。」卓立從助理出身,在導演組場記、助導、製片都做過。「其實,我是從幕後角度去思考和決定拍那樣的電影。我很喜歡具張力的電影,尤其創作經典的女性角色。」幕後工作經驗和知識,令她了解如何善用資源,如何調整場景調子和故事節奏。「我喜歡探討人性,所以便用上述技能,把一個偷窺、情慾故事呈現銀幕。」

 《獵豔》確實是台灣電影的大膽嘗試。新鮮的題材和創新的拍攝手法,一共只花了26天拍攝,期間大家只休息了4天。「台前幕後總共足足開了一整個月工。每一場景、分鏡和資源,都必須事先安排好。」可見,從台灣吹來的電影風潮,質素、效率兼備,香港觀眾可擦拭眼睛細心欣賞。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真名士未必就風流 (圖)
開卷有益:值得港人重視的《劉蜀永香港史文集》 (圖)
古典瞬間:所謂「卿卿」
亦有可聞:世風吹不動的梁鴻之心
心靈驛站:秋天,飄飛的蘆花
百家廊:中秋月下的隨想
翠袖乾坤:上海攻略
海闊天空:框框裡怎樣解決大問題?
琴台客聚:閒話郭敬明 (圖)
生活語絲:回家鄉,憶兒時
思旋天地:「先行先試」
詩幻留形:飲江初會記
揭開真相 撕破獵豔傷口 (圖)
影片資料 (圖)
銀幕短打:立體電影飛躍龍門 (圖)
影碟別注:《七宗罪》美版中字Blu-ray (圖)
台灣新浪潮:《父後七日》與香港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