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放棄光環默默耕耘 懷念湯良德老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中樂協會成立音樂會謝幕後的大合照。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自北京發來的唁電中,稱「湯良德先生的辭世,是我國民族音樂界的一大損失」,這話一點都沒有過頭;特別是對香港來說,湯老師的故世,是難以填補的損失。 ■文、圖:周凡夫

 湯良德先生於1977年9月舉家移民來到香港。記得當時擔任香港中樂團職業化的大旗手吳大江很興奮地來電相告﹕「最近大陸來了位拉二胡的,功夫很了得,是湯家班人馬,我們要請他來,他的名字叫湯良德。」

 當時香港很多人都已風聞湯家班之名,湯良德先生之二胡琴藝更是名聞遐邇,他移居到香港來,也就將他在京滬所學的各種音樂技藝帶到香港來,特別是在胡琴演奏方面,自他來到香港後,香港的胡琴技藝便有了一個新標準!

在北京建基立業

 湯先生於1938年3月31日生於上海的音樂世家,自小就跟隨家中長輩學習各種中國樂器。五十年代前後,還只是十歲多一點,便參加祖父和父親組織的「湯家班」國樂團,擔任二胡及琵琶獨奏,後來還參與過南京戲曲團體當樂隊首席,又加入過上海著名的中國國樂團。1956年10月更受聘去了北京中央新影樂團(後改名為中國電影樂團),擔任二胡首席及古典音樂小組組長、江南絲竹樂組組長和獨奏員,後來還擔任過樂隊副首席、樂團創作組成員、執委會成員、署理指揮等職位。1963年在「上海音樂之春」的全國二胡比賽中獲得二等獎,他代表的是北京而非上海。

 湯良德先生一直在北京工作了廿一年半,先後為北京五個電影製片廠配樂數百部,並擔任二胡獨奏,灌錄有《賽馬》、《中花六板》、《草原上》、《蒼山歌聲永不落》、《三六》、《大戰太行山》等眾多唱片。寫有大合奏作品《油田頌歌》等十多首,二胡獨奏曲《騎著馬兒守邊疆》、《南海姑娘》等,也有十多首。1959至1961年間還完成北京函授學校的大專課程,1971年又和張韶合著《二胡演奏法》一書,在國外銷售三十萬冊之多。

在音統處默默耕耘

 湯良德先生來港時,適逢香港中樂團職業化招兵買馬,但他加入中樂團不久,香港政府又成立了音樂事務統籌處(今名音樂事務處),亦在物色各種音樂人才。1978年4月,在當年音統處的大旗手蕭炯柱力邀下,湯良德選擇了跳槽音統處,7月2日正式上班前,已在音統處兼職,自此將工作的重點轉移到音樂教育、器樂訓練、青年中樂團的訓練、指揮和音樂行政的範疇。

 此後,湯良德先生在音統處既要忙於周年性的各項活動,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組織領導音統處的導師,編寫了十九種中國傳統樂器的教學大綱及教材,使中樂訓練能夠達到正規化、系統化、國際化,整個考級制度早在1979至1980年時便在他的辛勞工作下創建完成。

 此外,他還帶領音統處的香港青年中樂團和導師中樂團在中、小學、社區、老人院、孤兒院、傷殘協會、教師節等活動中,共演出了三千餘場。還與香港青年中樂團到過中國大陸、英、法、美、加、澳、意、比、以、塞(浦路斯)、菲、星等國家演奏。成立初期的成員,如楊若齊、陳錦標、彭進秀、衛承發、陳家強、岑煥然、關麗儀、朱潤蓉、古星輝、黎漢明、何海華、李庭耀等,現都已是香港社會或香港樂壇上的重要人才。

放棄演奏事業投身教育

 這段在音統處工作的時光,湯先生除了難得有機會在個別音樂會中客串獨奏二胡,或參與江南絲竹演出外,已很少有他個人的音樂會舉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1988年3月他與香港中樂團舉行三場「江南絲竹與古典音樂之夜」,應該是他來香港後的第二次個人演出(首次是1978年7月加入音統處前已安排,在香港大會堂劇院的兩場個人音樂會),這次他不僅執棒指揮樂團,還重編古曲《漢宮秋月》,創作新作品《帝女花》,並在這兩首樂曲中,既指揮又獨奏二胡。

 說來,當夜該是他來港十年在音樂事業上的一次成績展示!第三次個人演出卻已是1996年6月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的獨奏會了。

 當年湯先生作出自香港中樂團跳槽到音統處的抉擇,主要考慮的是甚麼呢?他曾經這樣說:「音統處的工作是音樂普及、教育的工作,我考慮的是我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和興趣。」

 湯良德先生在香港中樂的教育、普及推廣工作上,發揮了很大的影響,作出了重大貢獻。1998年9月18日退休後,他回顧在音統處長達二十年零七十六天的工作時說:「音統處的工作可以說是極為緊迫的,沒有一天停過,就以個人來說,損失是有的;個人演奏的機會是少了,換回來的是滿足感,能夠目睹一批一批的學生成長,滿足感實在很大。我在大陸做教學工作時,經驗還不足夠,在香港經驗累積下來,便越搞越成熟,所以我不會說我有後悔過當年的抉擇。」

 1991年獲得香港藝術家同盟藝術教育獎,對湯良德先生來說,只是錦上添花,但這個獎卻肯定了他當年「放棄」演奏家事業、投身音樂教育的播種工作是正確的決定。

退休後病中求樂

 2010年9月13日晚,在殯儀館舉行的悼念會上,湯先生的公子海達憶念父親生平最開心的時光,便是談到他的學生的時候。當晚的悼念會,六時開始便陸續有親朋友好和學生到來致祭,靈堂上播放著湯先生生前的演奏錄音,而由他的學生組成的一個二十多人的小樂隊,亦在七時開始演奏,直到晚上八時進入悼念儀式。

 悼念儀式由白得雲主持,首先播放了湯先生1987年以古琴演奏《陽關三疊》的錄音,在全體默哀一分鐘後,筆者致悼詞。

 在悼詞中,除了簡述湯先生在上海、北京和香港的經歷及在音樂上的成就外,特別談到他晚年退休後的工作。他退休時患上頑疾,仍幽默地說是怪人得怪病,怪病名叫「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每月都要輸一次血,但他仍不斷為中樂的推展發揮影響,首先是組織了香港演奏家小組,後改名為「香港紫荊中樂集」,自作自編自指揮及獨奏和合奏,舉行各種音樂會和樂器講座。2006年2月還開了一場以他六十年的藝術與人生為主題的「大師與精英」音樂會。同時,他還應邀到台灣參加2005年的「胡琴節」和擔任青年音樂營的表演和指導。2003年底六位親兄弟與妹妹在荃灣大會堂開了一場「湯家班國樂團」音樂會,兩年後湯先生與湯家班再應台北市國樂團邀請開了一場「湯家班與台市國」音樂會;大哥良洲在馬尼拉也開了一場「從藝六十年的音樂會」,湯先生和眾兄弟姊妹全部出席助陣,湯家班再奏江南絲竹樂,湯良德先生還擔任獨奏二胡,只是此情以後難再了!

 2007年天津市邀請,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湯良德先生應香港愛樂民樂團之邀,除了擔任獨奏二胡,又指揮了聯合大樂團。這年他還參與組織香港四十四個中樂團成立「香港中樂協會」和舉行成立音樂會的工作。

 所以在悼詞中要感謝湯良德先生不僅是在音樂上,還在精神上,在生命的頑強鬥志上,在鍥而不捨的生活態度上,作出了很好的典範,2010年8月31日晚上十時一刻,他的辭世,也就非僅是中樂界,而是他生活了超過三十三年的香港的莫大損失!

 在眾多來賓致詞後,湯家班的成員和多位湯良德先生的友好,還組成了一個十多人的小組,即席演奏了兩首湯先生特別喜愛的江南絲竹:悠揚的《行街》和歡快的《紫竹調》。在靈堂上開悼念音樂會,還奏起歡樂的音調,看來在香港可能還是第一次,但這顯然是用來懷念性喜熱鬧,而後半生卻能甘於放棄在舞台上演奏的光環,改而從事默默為音樂播種和耕耘工作的湯良德老師最好的方法!

相關新聞
放棄光環默默耕耘 懷念湯良德老師 (2010-09-26) (圖)
湯良德和樂團排練時的風采 (2010-09-26) (圖)
獲香港藝術家聯盟頒贈藝術教育獎 (2010-09-26) (圖)
在香港中樂團時的風采 (2010-09-26) (圖)
點評集:多層次的背叛 (2010-09-26) (圖)
活動推介•萬聖節盛會:「薩滿與精靈」 (2010-09-26)
我不想迴避這個時代 (2010-09-19) (圖)
點評集:《夢偶情緣》送別港芭資深團員 (2010-09-19) (圖)
活動推介:紫禁城在港島東 (2010-09-19) (圖)
「Bloomberg 新一代藝術家計劃 2010/11 」現正接受申請 (2010-09-19)
一個人在途上—雲門舞集《流浪者之歌》 (2010-09-12) (圖)
設計中的關懷──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2010-09-12) (圖)
遊.藝.園:中港台澳藝術展覽區巡禮 高雄「駁二藝術區」條件佳 (2010-09-12) (圖)
活動推介:《油脂》 搖滾吧,五十年代 (2010-09-12) (圖)
重訪歐洲登台 寓教育於演出 (2010-09-05) (圖)
鄧偉傑 「背叛」過把癮 (2010-09-05) (圖)
活動推介:超級青春的莎士比亞 (2010-09-05) (圖)
潘璧雲 黑箱作業「搞大佢」 (2010-08-29) (圖)
潘璧雲說潘璧雲:為甚麼要「搞大佢」 (2010-08-29) (圖)
全城熱爆搞大佢 (2010-08-2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