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志強時評:「派糖」不宜成慣例 扶貧應有新思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07]     我要評論

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港府已動用逾千億元「派糖」,「派糖」幾乎成為施政慣例和常態。但「派糖」不能解決社會問題,這顯示本港缺乏扶貧的新思維和長遠政策。獨沽一味的「派糖」,只是授人以「魚」,即只能解決短期的困難,但扶貧之本必須授人以「漁」,即捕魚之技術和裝備,讓貧戶可自力更生。政府扶貧應有新思維,須改變將龐大盈餘拿來「派糖」的施政慣例,將部分盈餘拿來成立扶貧基金。扶貧基金幫助的對象,重點是在職貧窮人士和家庭。

 據傳下周三公布的施政報告,重點一是回應樓市及夾心階層置業困難,二是改善民生。據傳港府內部評估經濟形勢後,認為通脹壓力至明年才加大,雖說庫房今年因賣地頻密,收入豐厚,但即時並無「派糖」壓力,加上各大政黨均期望政府要有針對性解決長遠問題,包括在職貧窮,以及隔代貧窮的問題,港府高層乃傾向作出長遠措施,以回應社會期望,具體「派糖」措施則留待明年財政預算案落實。

「抽水政治」不符合香港長遠利益

 有政壇人士撰文,批評政府累積過多儲備,未適當利用來幫助弱勢社群,使香港貧富懸殊冠絕發達經濟體,他認為市民的仇商情緒肇端於此,建議政府要動用外匯儲備部分收益扶貧和設立中小企利潤免稅額等方式,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這篇文章的建議,引起討論。

 由於民粹當道,政客和政黨打著為民請命旗號,向港府「抽水」要求「派糖」,而近年港府也加入了「抽水政治」行列,抽庫房之水紓緩民怨,博取掌聲,提升民望。港府的「派糖」技巧不斷嫻熟,每次都強調是「一次性」措施,不會對政府財政構成長遠負擔,為短視的「派糖」找尋合理依據。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港府已動用逾千億元「派糖」,幾乎成為施政慣例和常態,但卻不能解決社會問題,也不能紓解深層次矛盾,這顯示港府缺乏扶貧的長遠政策,習慣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獨沽一味的「派糖」,只是授人以魚,但扶貧之本必須授人以漁。可以說,一個施政民粹化的政府,肯定不符合香港的長遠利益。

香港在職貧窮狀況惡化

 樂施會發表的最新貧窮報告《香港在職貧窮家庭狀況》,檢視過去5年半香港在職貧窮戶的情況,發現本地在職貧窮家庭數目持續上升,貧富懸殊的嚴峻程度更處於歷史高位。「在職貧窮戶」定義為:家中最少有一名就業人士的住戶(外籍家庭傭工除外),而其每月入息低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之每月入息中位數的一半。2010年第2季,10.2%的在職住戶(employed household)是在職貧窮戶(household of employed poor),即每10個在職家庭當中,就有一個是在職貧窮戶。在職貧窮戶的數目,由2005年的172,600,增加至2010年的192,500,增幅高達12%。

 香港社會出現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現象,富人不需要政府「派糖」已是共識,但港府的部分「派糖」措施,卻是人人有份,不分貧富,不問是否需要,出手闊綽,實有銀彈亂墜,未能有針對性幫助受惠對象之嫌。此外,過去數年所見,政府給予綜援家庭和公屋家庭的「派糖」優惠,在職貧窮人士和家庭卻往往不能受惠,也偏離了公平原則。因此,政府的扶貧新思維,應集中於幫助在職貧窮人士和家庭。在這方面,筆者認為新加坡、美國等地政府的做法,可作為港府的借鑒。

借鑒新加坡、美國等地政府的做法

 新加坡政府於2007年推出「就業入息補助計劃」,旨在於通過填補收入的方式,鼓勵低薪工人繼續工作,以確保他們有儲蓄應付晚年開銷。這項計劃主要以滿45歲、月入少於1,000坡元的公民為援助對象;滿35歲而月入少於1,500坡元者,也能從中受惠,但是可得補助較少。

 大約半個世紀以前,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中提出負所得稅理論(negative income tax),其基本思想可用如下公式表達:S=N-t×I。其中,S是納稅人從政府領取的補貼(繳納的負所得稅),N是基本生活費用,t是負所得稅的稅率,I是納稅人的收入。從計算中可以看出,當納稅人的收入為0時,不僅不需要繳稅,反而可以向政府申請生活費。當納稅人開始有工資等收入時,補貼隨之減少。

 負所得稅理論自提出以來,在西方國家的政策層面不斷獲得充實和發展。目前加拿大已普遍運用負所得稅理論,對低收入者在兒童撫養、配偶補助、失業保險費、教育費、醫療費等專案,均實行了負所得稅制度。在美國,負所得稅改革措施早已實施,尼克松政府提出的「家庭援助計劃」和卡特總統任內提出的「改善就業機會和收入計劃」,都包含了負所得稅。1996年美國福利改革的最主要的內容是「貧困家庭臨時救助(TANF) 」計劃,旨在通過提高受助人的工作意慾和減低他們對福利救濟的依賴,來增加他們的個人責任。

成立扶貧基金 幫助在職貧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美國等地政府設立入息補貼制度或負所得稅,為在職貧窮人士提供差額補貼,既減輕了弱勢企業的壓力,又救濟了弱勢勞工,而且還鼓勵在職貧窮人士堅持自力更生,繼續工作。因此,港府「派糖」不宜成慣例,扶貧應有新思維和長遠政策。

 筆者建議,政府須改變將龐大盈餘拿來「派糖」的施政慣例,應將部分盈餘拿來成立扶貧基金。扶貧基金幫助的對象,重點是在職貧窮人士和家庭。因為在本港現行的援助制度和「派糖」措施下,許多在職貧窮家庭往往未能受惠,因此政府應對他們予以扶持及關顧。扶貧基金可參考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經驗,設立一個最低入息數,倘若市民的收入低於此數,政府便直接提供一筆固定的補助金予他們,以便直接資助在職貧窮人士。同時,配合最低工資的立法和實施,港府應承擔最低工資中的福利救濟責任,補貼最低工資不足,小企業則承擔市場水平的最低工資。 

 此外,新加坡的公積金計劃,除作養老保障,居民更可透過僱主、僱員共同供款的戶口,抽取當中不同百分比作醫療費用、供樓等用途,對於基層居民而言,可改善生活質素。這有助應付人口老化對醫療系統構成的沉重負擔,以免將來又再向中產開刀。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派糖」不宜成慣例 扶貧應有新思維 (2010-10-07)
鳴記於心: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看日本 (2010-10-07) (圖)
建構兩岸「化戰略危機為經濟轉機」和平機制 (2010-10-07)
解惑篇:柴灣「豬頭骨」的啟示 (2010-10-07)
深港優勢互補建國際大都會 (2010-10-07)
民筆聊生:多元經濟創「藍天」 (2010-10-07)
政經人語:區會選戰「開打」 環境局中「第一槍」 (2010-10-07)
來論:選舉政治下政黨與政府的博弈變化 (2010-10-06)
廿四味:愛國不是愛自己 (2010-10-06)
把脈香港:民主黨「分裂」只為擴大政治光譜 (2010-10-06)
《蘋果》撐日版面 反映美國心戰策略 (2010-10-06)
冷眼向洋:中國從地中海擴大對歐影響 (2010-10-06)
把脈香港:「申亞」應奠基於普及體育運動 (2010-10-05)
香港亟須把握「十二五」機遇 (2010-10-05)
甘作日方喉舌 暴露《蘋果》漢奸嘴臉 (2010-10-05)
政經多面體:「先租後買」較「重建居屋」適宜 (2010-10-05)
明辨是非:從速規管私營骨灰龕 (2010-10-05)
「長毛」可封「抽水專家」 (2010-10-05)
大學專業多元 拓闊青年出路 (2010-10-05)
指點江山:《蘋果日報》從反共墮落到賣國 (2010-10-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