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建構兩岸「化戰略危機為經濟轉機」和平機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07]     我要評論

蔡武璋 台灣「一國兩制」研究協會理事長

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2010.中國香港)大會論文選刊

 維繫台海的和平穩定、保持雙方經濟發展的優勢,是現階段中國利益之所在。因此,在兩岸關係領域中,我們積極致力於尋求創造和解與和平的環境,開啟對話與溝通機會之窗口,這不僅是為台海兩岸,更是為整個亞太地區共同的繁榮與發展。追求兩岸和平與發展才是走向建設性的解決兩岸問題的正途。

 兩岸雖然分隔六十年,但現階段兩岸人民已共同體認到,兩岸發展和平穩定的關係,對兩岸人民最有利,和平、發展、繁榮已是兩岸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標。未來基於歷史、血緣、文化等各方面的淵源,或是基於經濟合作的事實需要,台灣人民會在自願的前提下,與大陸攜手合作,共同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現代化制度。台灣與大陸地理位置相近,運輸距離短,商業交易習慣相似,台灣若要開發拓展大陸市場,相對於其他地區應有其優勢條件。

兩岸間交流互動大勢所趨

 兩岸經貿橋樑的形成始於1980年代,首先它是透過台灣—香港—大陸三角貿易,以間接投資的方式進行,其後再逐漸發展成直接投資與直接貿易,這種貿易方式稱之為Economic links,大中華經濟圈力量是全世界最大的體制。

 中國大陸自1978年採行經濟改革開放政策以來,隨著改革深化,使計劃經濟人力統包、統配制度開始分解,競爭與績效體制引進,行業自由化與機關要求的「雙向選擇」發展,配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化,又因其改革前景帶來良好的發展,有助國家現代化。

 兩岸彼此之內部與外部政經環境均在變動,相較於目前大陸之蓬勃發展,台灣地區的政經情勢,乃陷於不利之困境。中國大陸在經濟現代化與行政體制運作之變革,乃至於政經上之有利情勢,有其不容否定的一面。兩岸間之交流互動是需要的,兩岸無需敵對,進而兩岸需要更進一步之互動,應有其特殊的意義。

建構經濟整合環境解決兩岸和平爭議

 首先,由於兩岸問題的重要性,台海局勢的發展良窊,也成為各國評估國際局勢的一項重要因素。近年來,美國政府全球戰略新的走向,使東亞區域和平受到了強化。在此情況下,兩岸和平解決爭議的主張,已成為主流。其次,由於兩岸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雙方外交活動空間與彼此互動產生變化。在世貿架構下,經由各種管道,兩岸間的經貿諮商與往來也持續穩定增加。

關於建構兩岸和平發展架構的思考

 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和平已經成為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接受與追求的價值,歐盟體制的建構及成功的運作,即為最明顯的例證,海峽兩岸人民亦不例外。避免發生戰爭,確保兩岸和平是在兩岸政策上的共通點,建構一種兩岸和平框架也是全體華人的明確訴求。雖兩岸都希望兩岸和平,但對和平發展的目標取向不一,這就顯示了建構兩岸和平發展架構,必須做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環境。

 1、「和平」是兩岸全體人民最大公約數。「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平等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共同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框架。」,和平共處原則不僅能用在處理國際關係問題上,用之於解決兩岸內部的問題,恐怕也是一個好辦法。兩岸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和平發展新局面,正是兩岸全體人民的願望。

 2、兩岸建構「和平發展」的架構。建構「和平框架」的目的是為了使兩岸和平能夠長久化、穩固化。「維持現狀」雖然不是處理兩岸問題的最佳策略,而希望維持「現狀」終究能稍為兩岸緊張氣氛解套。

 對「維持現狀」看法,大陸方面提出「儘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就是兩岸關係的現狀」。大陸方面為了表明其認為的現狀,也是台灣方面所承認的現狀,強調「一中」為架構的台灣地區法律法規。但大陸維持和平的現狀的目的是為了兩岸逐步走向統一。國民黨自然也支持維持現狀,因為維持現狀,對國民黨而言並無法律與政黨理念上的障礙。

 3、兩岸政治定位問題難解。「台灣與中國」問題。對「一個中國」的內涵,過去大陸方面主張不予討論,國民黨主張各自表述,為了順利開展兩岸事務性談判而採取的權宜之計。今後兩岸若要進入政治性協商,這一模糊空間勢必被大大壓縮。

 如果說兩岸政治定位還有慢慢思考的餘地的話,那麼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則變得緊迫棘手,因為此一問題處理不當,似乎有違兩岸目前友好的氣氛。如果說在「邦交國」問題上兩岸還較易達成共識的話,那麼在台灣加入有關國際組織上,大陸方面則不能不有所顧慮。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兩岸政治定位的困難,使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頗具難度。

 4、台灣島內政治生態及民意問題。台灣政黨政治的日漸成熟,使兩岸在建構和平發展框架時,必須重視島內在野力量對執政黨政策的影響力。民進黨的得票率意味著部分選民的支持,國民黨在處理兩岸關係上不能不考慮這些人群的想法。政黨輪替作為台灣政黨政治的一種常態,誰也不能保證島內某個政黨永遠執政,所以兩岸間的任何協議,都面臨一個在台灣政黨輪替後能否繼續有效的問題。

 其困難度在於雙方不了解對方在兩岸現狀,及台灣未來走向的看法與主張上南轅北轍。所以,兩岸要建構穩固的兩岸和平框架,就必須在政策立場上逐步由模糊走向清晰有所不同。建構兩岸和平發展框架的道路上,目前仍存在不少困難和阻力。但兩岸最終完成這一歷史性的偉大建構依然充滿信心。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派糖」不宜成慣例 扶貧應有新思維 (2010-10-07)
鳴記於心: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看日本 (2010-10-07) (圖)
建構兩岸「化戰略危機為經濟轉機」和平機制 (2010-10-07)
解惑篇:柴灣「豬頭骨」的啟示 (2010-10-07)
深港優勢互補建國際大都會 (2010-10-07)
民筆聊生:多元經濟創「藍天」 (2010-10-07)
政經人語:區會選戰「開打」 環境局中「第一槍」 (2010-10-07)
來論:選舉政治下政黨與政府的博弈變化 (2010-10-06)
廿四味:愛國不是愛自己 (2010-10-06)
把脈香港:民主黨「分裂」只為擴大政治光譜 (2010-10-06)
《蘋果》撐日版面 反映美國心戰策略 (2010-10-06)
冷眼向洋:中國從地中海擴大對歐影響 (2010-10-06)
把脈香港:「申亞」應奠基於普及體育運動 (2010-10-05)
香港亟須把握「十二五」機遇 (2010-10-05)
甘作日方喉舌 暴露《蘋果》漢奸嘴臉 (2010-10-05)
政經多面體:「先租後買」較「重建居屋」適宜 (2010-10-05)
明辨是非:從速規管私營骨灰龕 (2010-10-05)
「長毛」可封「抽水專家」 (2010-10-05)
大學專業多元 拓闊青年出路 (2010-10-05)
指點江山:《蘋果日報》從反共墮落到賣國 (2010-10-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