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鳴記於心: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看日本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日本首相菅直人在亞歐峰會期間舉行「簡短交談」。圖為亞歐峰會上與會代表合影。

紀碩鳴 資深傳媒人

 當中日兩國間的矛盾已從靖國神社、教科書等歷史問題分歧轉為領土、領海和資源的實際利益糾紛時,光有兩國領導人的「交談」還難見成效的。中國期待通過領導人的會面盡快恢復中日的友好關係,中國也期待兩國能如期重返戰略互惠關係,畢竟兩國領袖和人民為之作出長期的努力,但能否重返這種友好關係,關鍵還在日本。

 在猜測和期待中,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日本首相菅直人在亞歐峰會期間匆匆見面,匆匆交談。雖然中日雙方領導都堅持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原則,但雙方都展露了改善關係的良好願望。雙方同意,維護和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強兩國民間交流和政府間溝通,適時實現中日高層會晤。短暫的走廊「交談」,對連日來兩國關係滑入冰雪期多少帶來些溫暖。不過,期望這樣的交談在短期內對改善中日關係、突破僵局起到作用還難樂觀。能否重返中日戰略互惠關係還看日本。

「交談」緩和氣氛 回暖須看日本

 《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於2008年5月,到日本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在5月7日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福田康夫在東京共同簽署的聯合聲明文件。這是自1972年規範關係正常化的《中日聯合聲明》、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1998年為共同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中日聯合宣言》以後,雙方官方簽署的第四個政治文件。兩國領導人共同發表聯合聲明,明確提出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強調「兩國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相互支持對方的和平發展」,對中日關係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兩國關係從此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然而,這個新起點又被歷史性地破壞了。中日釣魚島爭議由來已久,儘管中國不斷強調主權所屬,但日本以實際佔有自據。即使如此,中國還是表現出忍讓和克制,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策略,盡量避開眼前的衝突。過往有衝突,通過外交途徑,一般短期內可以得到解決。但這次撞船事件發生後,日本卻刻意高調處理,甚至要以日本「國內法」來處置,踩踏了中國主權,還全然不顧兩國領導和人民多年修好的中日關係。

 事實上,這次事件暴露的中日間的矛盾,產生的中日之結與以往不同,過去中日之間的原則衝突比較多的是歷史恩怨,是日本不願面對侵華歷史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中國對日本擅改歷史教課書;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的憤慨。對中國人來說,這多少是情感層面的。但這次不斷升級惡化的中日關係,涉及主權和領土,涉及資源利益,中國領導人已經很強硬的說了,涉及主權領土完整,中國寸土不讓。中國不願意,也絕不會如以往那樣放棄追究日本侵華給中國人造成極大傷害般的忍讓。

 面對日本在釣魚島海域的霸道,北京派出漁政船到釣島海域,維護的是主權,但日本方面變本加厲,海上保安廳加派船隻追蹤中國漁政船,還時不時派軍機掠過釣魚島。釣魚島原有的「現狀」不存在了,未來的衝突不那麼容易解決了。目前,中國漁政船出現在釣魚島海域護漁,更重要的是維護主權,往後會是常態,能指望佔據釣魚島的日本「忍讓」以至互惠嗎?

重返戰略互惠關係對中日有利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中國爭取和平環境作出的努力,日本不會理解,還以為中國軟弱。在東海,春曉油田等日本無法爭議的海域,日本期待和中國共同開發,「戰略互惠」,資源共享。但日本實際霸佔了釣魚島,會願意「讓步」,接受共同認同的「互惠」關係嗎?

 當中日兩國間的矛盾已從靖國神社、教科書等歷史問題分歧轉為領土、領海和資源的實際利益糾紛時,光有兩國領導人的「交談」還難見成效的。正如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姜瑜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們希望日方拿出充實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實際行動。

 可以相信,要實現中方的期待並非容易,日方是不會自願拿出實際行動的。在處理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面對日本的強硬態度,中國政府堅持通過經濟、軍事以外的外交途徑,突顯的是軟實力,但可以觀察到的是,中國的硬實力也在起作用。中國政府否認了網上傳言禁止稀土出口日本的消息,但這消息足以引起日本的憂心忡忡了。在敏感時期,四個日本企業的員工闖入中國軍事禁區被抓,也抓住了日本的軟肋。

 中國期待通過領導人的會面盡快恢復中日的友好關係,中國也期待兩國能如期重返戰略互惠關係,畢竟兩國領袖和人民為之作出長期的努力,但能否重返這種友好關係,關鍵還在日本。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派糖」不宜成慣例 扶貧應有新思維 (2010-10-07)
鳴記於心: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看日本 (2010-10-07) (圖)
建構兩岸「化戰略危機為經濟轉機」和平機制 (2010-10-07)
解惑篇:柴灣「豬頭骨」的啟示 (2010-10-07)
深港優勢互補建國際大都會 (2010-10-07)
民筆聊生:多元經濟創「藍天」 (2010-10-07)
政經人語:區會選戰「開打」 環境局中「第一槍」 (2010-10-07)
來論:選舉政治下政黨與政府的博弈變化 (2010-10-06)
廿四味:愛國不是愛自己 (2010-10-06)
把脈香港:民主黨「分裂」只為擴大政治光譜 (2010-10-06)
《蘋果》撐日版面 反映美國心戰策略 (2010-10-06)
冷眼向洋:中國從地中海擴大對歐影響 (2010-10-06)
把脈香港:「申亞」應奠基於普及體育運動 (2010-10-05)
香港亟須把握「十二五」機遇 (2010-10-05)
甘作日方喉舌 暴露《蘋果》漢奸嘴臉 (2010-10-05)
政經多面體:「先租後買」較「重建居屋」適宜 (2010-10-05)
明辨是非:從速規管私營骨灰龕 (2010-10-05)
「長毛」可封「抽水專家」 (2010-10-05)
大學專業多元 拓闊青年出路 (2010-10-05)
指點江山:《蘋果日報》從反共墮落到賣國 (2010-10-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