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胡錦濤、溫家寶前不久先後藉深圳特區建立30周年之際分別發表講話,被視為是未來一段時期深化改革的政治動員。圖為9月5日,胡錦濤在羅湖區考察時同社區居民親切交談。資料圖片
——行政指令地方干預 市場化改革受阻
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政府祭出4萬億政府投資,為扭轉經濟下滑勢頭立下汗馬功勞,但也留下了體制復歸的爭論。事實上,隨著近年來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操作難度不斷增大,憂慮進程放慢的聲音此起彼伏。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最新調查問卷顯示,「十一五」期間,中國一些領域的改革進展緩慢,市場化改革更是低於預期。值得留意的是,胡錦濤、溫家寶前不久先後藉深圳特區建立30周年之際分別發表講話,被視為是未來一段時期深化改革的政治動員。可以預期,隨著「十二五」規劃的展開,中國各個領域的改革,必定提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理 北京報道
多名北京政情專家對香港文匯報指出,中國市場化改革進展低於預期,主要體現在近年形成的以國有經濟為主體、以投資出口為主導、以批租土地為特點、以重化工業為載體、以資源環境為代價的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沒能得到根本改觀,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不斷被經常性的行政指令和地方干預所扭曲。因此,「十二五」期間,政府改革將是解決中國改革深層次矛盾的關鍵。
明確政府轉型為改革重任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在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建議,「十二五」應該明確提出把政府轉型作為改革的重大任務,推進包括行政體制在內的全領域改革,加快實現由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變。
事實上,市場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是中國經濟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應該看到的是,目前無論是在商品市場,還是在生產要素市場,內地一些部門和地方政府都存在不恰當的插足現象。市場對此現象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政府的有形之腳,踩住了市場的無形之手」。
須轉變政府主導增長方式
「過去的五年,國有經濟為主體的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有所鞏固,這對下一步改革極為不利。」中國社科院公共管理與政府政策所馬光遠博士向文匯報坦誠。他認為,在微觀經濟領域中,國有經濟的低效率和缺乏競爭力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國有經濟表面繁榮是假象,未來五年必須轉變政府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否則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
馬光遠指出,長久以來,政府職能錯位沒能根治,政府不僅是公共事務的管理者,同時又要主導經濟發展,因此為了維護政府自身利益,各地政府紛紛採取各種手段分割和封鎖市場,保護本地企業。此外,國有經濟佈局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相對滯後等,更增強了地方政府進行地方保護的動機。
致力轉為公共服務型政府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鄒東濤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強調,政府轉型將決定「十二五」改革全局,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功。鄒東濤說,「十二五」期間政府必須從過去的全能型政府轉為公共服務型政府。
至於如何推動政府轉型,政情觀察人士向本報指出,向民眾公開並實現民主監督的「陽光財政」或將成為未來五年計劃中推動政府轉型的突破口。鄒東濤指出,政府退出干預微觀經濟或直接投資以後,主要職能就是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真正落到實處的「陽光財政」,料將對服務型政府產生約束,並將間接推動其他事業改革一一破題。
行政法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則語帶期待的告訴本報記者,「十一五」期間出台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法律法規,已為「陽光財政」等政府轉型工作打下基礎,未來五年的重點,是如何將這些法律法規真正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