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吳啟勇直言05年獲獎後,除科大外,新加坡兩校也同時向他招手,但當地規定外地生若拿當地獎學金,畢業後須留在當地工作3年以作回饋,這令他大感卻步。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港府彈性收生政策利吸外地尖子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婷) 印尼華僑吳啟勇早被認定是「神童」,兩次跳級,16歲修畢高中,05年於亞洲物理奧林匹克獲銀牌,同年更獲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破格錄取。今年,他正式取得物理碩士資格,最近剛轉到美國攻讀物理系博士研究學位,朝科學家之路邁進。他直言05年獲獎後,除科大外,新加坡兩校亦同時向他招手,但當地規定外地生若拿當地獎學金,畢業後須留在當地工作3年以作回饋,令他卻步,結果選擇到科大升學。現在他轉到美國深造,打算學有所成後再回港作貢獻。可見政府彈性的收生政策,對吸納尖子留下作長遠發展,有關鍵影響。
早在啟勇小時候,吳媽媽已發現他對物理有濃厚興趣。她說:「他當時已喜歡看教育電視頻道,尤其愛看有關科學、物理的節目。」啟勇8歲時,吳媽媽給他買了一本高中程度的物理書,想不到啟勇竟然明白當中內容,更看得津津有味。自此,吳媽媽請來當地負責帶領物理奧林匹克的大學教授為啟勇作私人教導。
原籍客家 心儀祖國學府
啟勇於04年入選印尼國家物理奧林匹克代表隊,更在眾多年長的隊友中脫穎而出,成為出戰05年亞洲賽的代表,結果勇奪銀牌。不久新加坡兩所大學主動邀請他入讀,並提供豐厚的獎學金作招攬。不過,祖籍客家的啟勇認為,自己始終是華僑,希望到中國的地方繼續升學;加上新加坡設「3+3」政策,即外地生拿獎學金到新加坡攻讀學士3年後,必須留在當地工作3年,以作回饋。他指這安排令他對到新加坡升學頗有保留;反之香港雖提供獎學金,但無要求畢業後要留港工作,他認為這可提供很大自由度,並吸引他來港到科大升學。
慈母勉赴外升學免受歧視
除受獎學金招徠,吳媽媽坦言,印尼至今仍存在輕微排華現象,故更希望愛兒到外地升學,免受歧視,「華人在印尼的公眾地方不會以華語交談,避免被當地人以異樣眼光看待。」久而久之,當地華僑更索性放棄華語,只以印尼語交談。啟勇是當地年輕一輩中,少數能操普通話的華僑。
吳媽媽認為,中文和英語是當今最重要的兩種語言,但印尼的大學幾乎全以印尼語作教學語言,有欠國際化,故極支持啟勇來港升學。她直言,非常感激科大及香港給予愛兒寶貴機會,讓他來港開闊眼界。啟勇亦表示,由於印尼並無針對資優生的培訓政策,資質好的學生極其量只是跳跳級,並無機會獲得額外的培育,故一直嚮往到外地升學,獲得更充足的教學資源。完成了科大的本科及碩士後,啟勇現正於紐約州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攻讀研究生課程,繼續裝備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