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拼音優化教學促進會代表熊懷苑,日前在中國語文現代化第一屆國際會議上獲論文三等獎。
香港文匯報訊 鑒於全世界對學習漢語拼音的需求殷切,如何能於漢語漢字的教學形式上配合發展,以提升其效能及影響力,成為各界關注焦點。香港拼音優化教學促進會代表熊懷苑及曾潔,近日在武漢大學舉行的中國語文現代化國際會議上,發表了關於在香港進行中文拼音優化教學研究和實踐的「完善《漢語拼音方案》的教學研究、實踐與建議」和「漢語拼音直讀法的教學體系設計與教材編寫」兩篇論文,受到與會專家學者支持和肯定,並在會議提交的110篇論文中脫穎而出,雙雙榮獲大會論文三等獎,是唯一獲獎的香港學術團體和代表。
武漢大學會議論普通話發展
「中國語文現代化第一屆國際會議暨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第九次學術會議」於上月底在武漢大學舉行,主題為「紀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頒布10周年,促進中國語文規範化、信息化、國際化」,共有168位來自全國各地和海內外關心中國語文現代化發展的專家學者參與。
指舊方案與實際應用脫節
香港拼音優化教學促進會代表熊懷苑和曾潔在會上指出,1958年頒布實施的《漢語拼音方案》在某些方面,已呈現出一些與現代社會發展不相應的地方,《方案》的一些內容規定,更與現代漢語語音應用實際脫節,使漢語拼音的教學較難操作。她們呼籲盡快完善修訂現行的《方案》,提高公眾對中文拼音的認知,讓漢語漢字能跟上信息化和國際化的發展。
為大幅提高漢語拼音的教學效能,她們的論文對《漢語拼音方案》的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符號和隔音符號進行優化教學設計,並就方案提出5項主要修改,包括改良字母名稱的讀音、把y/w納入聲母表、按實際應用把所有韻母都納入韻母表及作出合理規範,使聲母韻母的結構數量得以調整,以及建立按詞拼讀拼寫的概念,使用隔音符號等,意見獲與會代表的熱烈討論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