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東省海洋與水產高科技園
淡水漁業具有土地產出率高、比較效益高、市場化程度高等特點。
1979年,廣東肇慶農民陳志雄率先承包魚塘,廣州率先放開塘魚價格,開啟了全國農產品市場流通體制改革的先河。今天,廣東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淡水漁業大發展更促使漁業經濟發生了結構性轉變。
1996年全省淡水漁業工作會議後,廣東加快推進淡水漁業發展,穩步提升淡水綜合生產能力,使之成為大農業的主導產業。2009年,全省淡水養殖總面積550萬畝,產量306.5萬噸,產值362.1億元,產量和產值分別比2000年增長39.8%和61.5%,佔水產品總值的55.3%,約佔農產品總產值的12.7%。
廣州、珠海、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地區建成「規模連片、設施配套、高產高效、環境優美」的現代漁業生產基地,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示範。淡水漁業的發展給漁民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深刻的變化。2009年,全省淡水漁業從業人員85.5萬人,人均收入18085元,近150萬漁業人口脫貧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