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耿樂 我從來都不是憤青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耿樂一身戎裝,顛覆了他過去叛逆青年的形象。

 耿樂含笑不語的時候,是那個身穿Prada、穿行舊上海十里洋場的公子哥;他稍蹙眉頭凝視遠方的模樣,足可讓他勝任一身戎裝的八路軍。《北京樂與路》裡那個長髮搖滾青年,《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那個逞兇囂張又本性柔弱的部隊子弟,成為許多80後的青春記憶。但他說,這些都不是他。  ■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小島

 上海世博會期間,正在當地拍戲的耿樂受到好友楊勇的邀請,抽空為對方在世博深圳案例館的分展場做了件裝置作品《500個畫架》,被放在場館的入口處。他將500個畫架拆開成一段段的木條,鋪在展廳的地上,他要讓觀眾用腳感受作品。「我美院的同學會開玩笑,說我是演藝裡面畫畫畫得最好的;畫畫圈裡,演戲演得最好的。」耿樂扮作無可奈何狀。

沒甚麼不服不忿

 曾有網友在微博中評價,說能表達個人精神焦慮的頹廢主題,最適合這種形象的有兩人,一個是賈宏聲,另一個就是耿樂。前者以自殺不幸印證了這個說法,耿樂卻有意識地避開如此定位。

 其實,這也與他演藝事業的路徑有關,雖然起點聽起來都比較高。他第一次拍的電影《頭髮亂了》,導演曾是內地「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管虎,後來出演姜文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他還未從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香港導演張婉婷也看中他,結果在《北京樂與路》裡,和舒淇、吳彥祖配戲。「《陽光》之後,還接了一個美國片《夏日情動》,演一個在北京教圍棋的先生。」因當時中國電檢體制的僵化,幾乎所有電影都與中國影院無緣。但在他身上,你看不到怨氣,卻有一種自得其樂的懶洋洋。

 「其實我只是長了憤青的樣兒,雖然以前還留長頭髮,但我沒甚麼野心,沒甚麼不服不忿,比較淡泊。」這點像他爺爺,曾設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著名藝術家和教育家張仃。

 「一般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我們家是親情淡如水,我也說不清楚是怎麼回事。」爺爺是今年年初走的,「爺爺就是一個風輕雲淡的人,他的心思全在畫畫上,平時就覺得他總是樂樂呵呵地坐在那裡,不怎麼說話,但和朋友聊起學術來就很起勁。」他的美術不是爺爺教的,爺爺只告訴他爸爸,「小孩子愛畫畫,千萬不要限制他,他畫畫是在過癮。所以我一直對畫畫有著濃厚興趣。」

從「邊青」到「英雄」

 中央美術學院的四年,異常理性地訓練了對人的觀察。「眼睛要像小螞蟻一樣,在石膏像上爬,筆也跟著一點一點的動。後來就樂此不疲,坐在畫室,對著石膏像可以畫一天。」如今畢業多年,和大學同學再聚首,還讓他覺得「一下子找到了組織」。

 他曾說,直到5年前,才把自己當成職業演員。大學畢業後,他沒有立刻做演員,而是進了一間外企做美術設計,幹了兩個星期就辭職,因為不堪忍受刻板的作息。辭職在家的幾年,有戲就拍,卻當成兼職。也有心裡不舒服的時候。「拍《北京樂與路》前後,看到不斷的有新人出來,明明出道晚,卻能一下子竄紅。但現在我才明白,這個圈子拚的不是你能拿多少獎,而是你的心態。演藝圈所有的名和利都是赤裸裸地擺在眼前的,如果不具備調整心態的能力,就失去了在這裡生存的能力。」

 「很多年前,張一白拍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找我,我問多少集?他說20集。我覺得時間太長了,夠我演10部電影了,沒幹。他一聽就蒙了。」這部電視劇讓新人李亞鵬瞬間成為當紅小生。「你看我那時幼稚到甚麼程度。」

 他說他的真正覺悟是從「非典」的那段演藝空擋開始,從那之後,他開始用心創作和嘗試不同的角色,甚至自己設計化妝和服裝搭配。他演過不少根正苗紅的英雄角色,圓了他從小的軍人情結,《戈壁母親》裡的戍邊戰士,《紅日》裡的守衛營營長,上了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檔,今年上半年播出的《遠山的紅葉》,他飾演反貪反腐的人民公安。「也不是一面都正,人物也有小毛病,有曲折。」

 他的外號是「人肉GPS」,「從來不迷路,還能默著把地圖給畫出來。如果不當演員,我可能去做廣告、攝影,或者建築設計,我特別喜歡房子,看到售樓沙盤的模型也會高興。」「可是我一點也不愛設計,自從大三第一次拍電影後,就覺得生活根本由不得自己。」

 畫畫於他,更像編劇或導演的活,有著實實在在的掌控。「有時演戲演不好,也挺鬱悶的,有人就勸我,導演能把你最好的給剪出來,我一想也對,又不著急了。」這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

 由耿樂和秦海璐參與演出的都市愛情劇《如果月亮有眼睛》已在亞洲電視台播出,是前著名華人女作家張小嫻的小說首次搬上熒幕,由前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文雋擔任編劇。

相關新聞
耿樂 我從來都不是憤青 (圖)
秦海璐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圖)
啟事:
微語錄
歷史與空間:《西廂記》主題之議 (圖)
古今講台:統一或分王的爭論
豆棚閒話:點頭與猛踩
古典瞬間:區別在於觀念 (圖)
生活點滴:意外驚喜
百家廊:衡陽雁去南嶽飛(下) (圖)
翠袖乾坤:劉華學友遭陰人放毒
天言知玄:新聞解毒
琴台客聚:另一版本的《清明上河圖》
生活語絲:武漢國際雜技節
隨想國:作 家
路地觀察:淺談《東風破》的手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