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講台:統一或分王的爭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24]     我要評論

吳羊璧

 秦始皇的統一天下,是創舉,也是歷史潮流。此後的各個朝代,都是以統一天下為志,中華民族也形成一種恆久的凝聚力,永遠想統一。

 關於統一天下,還有點餘話可說。

 到底應該統一天下呢?還是應該繼續分封成若干個小國?在那段歷史時期,是有一些爭論的。

 當統一六國之後,王綰(丞相)、馮去刃(御史大夫)、李斯(廷尉)等向秦始皇建議:「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所以他不應只稱「王」,可稱「泰皇」。秦始皇說,不要「泰」字,留個皇字,號曰「皇帝」。他說:「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就這樣,開始正式稱「秦始皇」。

 稱號定下來了,還要不要封王呢?立諸子為王好不好?秦始皇叫大家討論,許多人都覺得可以,只有李斯反對。他提出歷史上,「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現在的郡縣制很好,對諸子及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德也。」他堅決認為「置諸侯不便」。

 封王、置諸侯,就是把一片片地方交給「王」去管,有兵權,有獨立性,即使本來是同姓兄弟,將來還是有「更相誅伐」的時候。現在的郡縣制,都是地方官,要在中央的指揮之下行事。中央收賦稅,對有功的「重賜之」。這是好的大變革,李斯的意見得到秦始皇的支持,說:「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於是,確定天下分三十六郡,設守、尉、監等地方官。(以上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這樣確定下來了。

 但是由於暴政,秦朝短促消亡。當時第一個起來造反的是戍卒陳勝,一呼而天下百應。這裡又有一個可以注意的地方,他的起義宣傳是「陳勝王」(在魚腹中置帛丹書:陳勝王。人買了魚,吃的時候,發現,就傳了開去),當時他想到的還是做「王」。

 其他各地起而響應的,更加是以前各國的後代,楚、魏、韓等等都起來了。秦始皇三十六年,有墜星(隕石),有人在石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刻字的人所想的又是把統一的局面重新又分開,這可能也是各國的後代。

 各國後代有現成的號召力,所以各國後代以此為號召,是很自然的事。陳涉(陳勝)是平民,後來也立為王,號為張楚。

 可見那時人們經歷了長久的春秋、戰國,相當固有的觀念還是分國、立王。把反秦的暴政,與反秦復國聯在一起。打倒秦始皇,就想實現「始皇帝死而地分」。

 倒是劉季(做皇帝後改名劉邦),他造反,只是造反,沒有想到將來做什麼。他起初兵不多,就去投當時最強的項梁。後來越打越強,與項羽分兵攻秦,他先入定關中,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但因為項羽兵最強,他仍等項羽來作定奪。項羽封他做漢王。後來經過長久的楚漢戰爭,項羽失敗了,劉季建立了漢朝。這個「漢」字,原來還是項羽之賜。

 項羽的傾向是設王。「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項羽本紀》),例如劉季為漢王、章邯為雍王,等等。他自己稱西楚霸王。他沒有做統一天下的皇帝的志氣,只做西楚一霸王。後來還是平民小吏出身的劉季得到最後勝利,建立了統一的漢朝。漢朝是歷史上一個很長的朝代。可見,統一始終是歷史上的要求。

 中華民族至今還是有很強的凝聚力。

相關新聞
耿樂 我從來都不是憤青 (圖)
秦海璐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圖)
啟事:
微語錄
歷史與空間:《西廂記》主題之議 (圖)
古今講台:統一或分王的爭論
豆棚閒話:點頭與猛踩
古典瞬間:區別在於觀念 (圖)
生活點滴:意外驚喜
百家廊:衡陽雁去南嶽飛(下) (圖)
翠袖乾坤:劉華學友遭陰人放毒
天言知玄:新聞解毒
琴台客聚:另一版本的《清明上河圖》
生活語絲:武漢國際雜技節
隨想國:作 家
路地觀察:淺談《東風破》的手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