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衡陽雁去南嶽飛(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衡山主峰祝融峰。 網上圖片

張衍榮

 大約下午四點鐘的樣子,我們終於登上了衡山主峰。衡山主峰名叫祝融峰,海拔1300.2米,相傳是火神祝融的遊息之地。神話傳說中,自燧人氏發明取火以後,即由祝融保存火種,祝融因此而成為諸神中的火神。

 「祝融萬丈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裡。」這是當年韓愈登上祝融峰時的讚歎。置身南嶽絕頂,環眺四野,猶入雲端看天際,茫茫之中依稀可見東面湘江逶迤,宛如玉帶;南面群峰湧動,如濤似浪;西面蒼山雪頂,銀輝閃爍;北面洞庭煙波浩淼,若隱若現。俯瞰腳下,好傢伙,溝壑縱橫,淵深萬丈,令人膽戰心驚!還別說,這可不就是魏源所說的「惟有南嶽獨如飛」麼!

 祝融峰頂,一塊巨大的岩石上,建有一座宮殿式建築,那便是道教祭祀火神的祝融殿。

 導遊介紹說,隋代以前即有此建築,當時叫老聖帝殿,亦稱天尺庵。因其地處高寒,風雨霜雪侵襲,此殿宇屢修屢毀,後廢。明萬曆二年(1574),巡按湖廣的按察使李式仿韓愈「精誠開雲」,又在此處建「開雲祠」,後又廢。清乾隆16年(1751)於其廢址上奉旨重建,取名「祝融殿」。殿宇坐北朝南,木石結構,建築面積五百多平方米。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山門、正殿、後殿。山門為四柱三門樓式石牌坊,山門與正殿間為天井,左右有廊與殿相連。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抬樑式木構架,硬山頂。為使「罡風不能動搖,冰雪不可凍裂」,殿頂覆蓋2呎長、1呎寬,重30多斤的特製鐵瓦。這些特製鐵瓦,絕大部分是清代鑄造,另有數十塊為宋代遺物,可謂價值連城。新中國成立後,於1963、1981、1983年分別進行了3次大的維修。

 山頭停滿了小轎車,祝融殿人流如織,香客如雲,香火異常旺盛。人們拚命將成捆成捆的香燭朝焚香爐裡投去。香煙瀰漫,烈焰騰騰,老遠就感到硝煙刺鼻,熱浪炙人,端的是怎一個「燒」字了得!我也實在鬧不明白,人們為什麼要如此幾近瘋狂?想今生能有多少黃白之物,怎經得這般狂燒?星兒腕兒倒也罷了,反正他們錢來得容易,不燒堵得慌;貪墨之徒也沒什麼好說的,反正那錢也不乾淨,不燒虛得慌。而草民百姓,那付之一炬的,可都是自己的汗珠子,淚珠子,血珠子啊!

 我出身寒門,眼前「盛況」讓我感慨,難道火神真就贊成人間這麼供奉?誰都知道,焚香上供,無非聊表一個信仰虔誠。而佛家早就有云:佛在心中,我佛究屬有無,倒在其次。似這般畸形如狂,早已失去本真,除卻希圖冥冥之中的那點兒利益交換外,哪裡還有什麼信仰可言!

 在去祝融殿的石板路上,我看見幾個年輕力壯的僧人穿梭往返。他們僧衣短打,汗流浹背,雙手拎著沉重的木桶,健步如飛,不覺好生奇怪:桶裡裝的什麼呢?他們何不用扁擔挑呢?我攔住一位小比丘,向他請教。原來,拎桶是他們每日必做的功課,而木桶裡則裝滿了香油,全是香客敬獻的,他們的任務是負責往下面的廟裡轉運。望著小師父下山的背影,我不禁沉吟半晌。難以想像,每天都這麼轉運,油就不說它了,光是往上背就得多少人呀!可是……我忽然瞥見那停滿山頭的小轎車,似乎一下子明白過來了。

 香客背點香油進山朝覲,我曾在武當山碰到過。古稀甚至耄耋之年的老頭老太太,脖頸上吊個油瓶,不顧年邁體弱,長途跋涉,一步步氣喘吁吁爬到金頂,需要多麼大的毅力啊!如果不是被某種信念支撐著,那望望就腿肚子打哆嗦的絕頂,我料想他們是絕對登不上去的。也許,那種境界才配稱信仰。

 走近祝融殿,只見門額上鐫刻著「祝融殿」三個大字,左右楹柱上刻有對聯:「寅賓出日,峻極於天」。邁入殿內,便見香煙繚繞,油燈長明,殿正中神龕內,巍然端坐著人稱「有求必應」的祝融火神全身塑像。宋時,祝融曾被御封為「南嶽司天昭聖帝」,故民間又稱其為「南嶽聖帝」。後歷朝歷代許多皇帝都來此朝拜祭祀,祈求「以為社稷,而福生靈」。塑像旁班列「六部」尚書、金吾將軍。神龕後有觀音、雷神、慧思塑像。其中,慧思和尚傳為南嶽佛教開山祖師。

 祝融殿後面,是花崗岩石柱砌成的柵欄,四呎多高,三面環繞正殿,凌空建在陡峭險峻的捨身岩上。憑欄俯瞰,雲煙浮腳底,飛鳥出沒間。

 祝融殿右側石門外,有一塊岩石,上面有「乾坤勝覽」、「尊峙寰中」、「山矗天止」、「雲起峰流」等唐代以來的石刻。岩石頂上有一個石欄,就是著名的望月台。據說,夜晚在這裡憑欄望月,會覺得身在瓊樓玉宇之中。

 夕陽西下,我欣然登上望月台,下意識地放眼天地環宇。萬里穹蒼之下,一副充滿詩情畫意的天然水墨丹青次第展現。「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多麼壯麗的河山啊!此時此刻,任何人都難免和我一樣,因感慨而會想到人類與火。是的,這是個再尋常不過的命題,通俗簡單,一目了然,或許有人會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但是,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未必有人能三言兩語將其說透。火,驅散了寒夜,送來了溫暖,帶來了光明;火,進化了人類,改變了世界……在人類進化、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中,火的作用無法估量,更無可替代。假定人類如果沒有火,人類及人類社會不可想像。因此,我們應該對火充滿感激,充滿敬畏。如果說水是我們人類的母親,那麼,能不能說火是我們人類社會的父親呢?我想,答案恐怕不言而喻。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們膜拜火神是可以理解的。

 值得稱道的是,我國的宗教文化,尤其是土著的道教,在這個問題上做了件功德無量的好事,將火神高奉於南嶽之巔,溫暖神州,照耀萬古,讓炎黃子孫遙望,遙祭,遙拜。在這如飛的南嶽絕頂,我忽然感悟:人生不能沒有親情,人生不能沒有信仰,人生又安能沒有敬畏?

相關新聞
耿樂 我從來都不是憤青 (圖)
秦海璐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圖)
啟事:
微語錄
歷史與空間:《西廂記》主題之議 (圖)
古今講台:統一或分王的爭論
豆棚閒話:點頭與猛踩
古典瞬間:區別在於觀念 (圖)
生活點滴:意外驚喜
百家廊:衡陽雁去南嶽飛(下) (圖)
翠袖乾坤:劉華學友遭陰人放毒
天言知玄:新聞解毒
琴台客聚:另一版本的《清明上河圖》
生活語絲:武漢國際雜技節
隨想國:作 家
路地觀察:淺談《東風破》的手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