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希特勒展覽 德國尋出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2-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希特勒(Adolf Hitler)自殺身亡已經65年,納粹主義的陰霾依然籠罩歐洲。籌備了六年時間的「希特勒展覽」月前在柏林舉行,展覽打破禁忌,首次展出有關希特勒的大量物品。德國人不怕面對歷史上最黑暗和最敏感的年代,以防止悲劇重演。

對於這個展覽,美國學者認為,德國是一個學習榜樣,日本應該聽從中國的勸告,接受「德國模式」,敢於面對歷史。英國學者則認為,德國糾纏於1945年的希特勒,不如展望2045年的世界,多些和胡錦濤打交道。

文:余綺平 圖:資料圖片

 德國近年備受移民問題困擾,新納粹勢力正趁機抬頭。兩個月前德國一項調查顯示,一成德人希望出現類似「希特勒」的強人統治德國。百分之三十五德人認為,德國的外國移民太多,已「危險地侵擾」國家。在這敏感時期,一個名為「希特勒和德國人:國家與罪行」(Hitler and the Germans: Nation and Crime)展覽,由10月15日至明年2月6日在柏林歷史博物館展出,首日已吸引逾三千人排隊參觀。這次展覽是自二戰後,首次打破禁忌,公開展出希特勒的有關物品,以及公開討論希特勒以何種手段、誘使德國人瘋狂地擁戴他。

應該是時候擺脫他

 英國《衛報》記者在展場訪問一位68歲德國退休工程師,他說,「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希特勒,他已經是德國最顯眼的『商標』。如今應該是時候擺脫他了。但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為何德人當年那麼全心全意地追隨他?」

 希特勒的角色和理想,當年的確滲進了德人的每一個生活層面。展覽品中,有啤酒杯墊、明信片、紙牌、玩偶等,印滿納粹口號和政治宣傳字句,還有繡上納粹黨徽的燈罩,和納粹軍服。

 但是,展覽品中沒有屬於希特勒個人的實體遺物。曾經有收藏家願意借出希特勒的公事包供展覽,但主辦單位恐怕激發「狂熱崇拜希特勒」的危機,拒絕了。

日本應以德國為榜樣

 德國自二戰後,陸續向遭受納粹迫害的受害者支付巨額賠款,將納粹暴行列進學校歷史教科書,目的要教育下一代,避免悲劇重演。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繆勒(Jan-Werner Mueller),稱讚今次的「希特勒展覽」是德國敢於面對歷史。繆勒認為,德國的積極態度值得各國學習,正如中國敦促日本:「在處理二戰問題上,日本應以德國為榜樣。」

 但繆勒質疑德國是否完全擺脫了這一段歷史。他認為,目前有內外兩種不同看法。外間以為德國的國家主義沒可能再復甦。但內間(特別是左派)則認為,德國沒可能和納粹歷史一刀兩斷。有人更批評,那些努力去紀念或回憶往事者,是利用了集中營的死難者,令自己心裡好過一點。

紀念碑為了吸引遊客

 那些批評者認為,柏林市中心興建的猶太人紀念館、蓋世太保展覽,和檔案中心與大屠殺紀念碑等,主要是為了吸引遊客。

 繆勒引述眾人的評語來引證。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形容,「人們喜歡遊覽那些紀念碑。」紀念碑用石建造,但奧地利作家穆齊爾(Robert Musil)指出,「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像紀念碑那樣『隱形』。」東德前總統魏茨澤克則為了維護德國人,1985年致詞時引用了猶太人的訓言:「紀念的秘密是贖罪。」可惜,這句說話後來被邪惡地曲解。議會內投票通過興建紀念碑的議員,無須有犯罪感了。

 穆勒認為,當回憶(紀念)逐漸變成例行公事時,回憶就變得墮落。而且,對歷史的觀點一致,亦非好事。許多學者認為,社會上應有更多不同見解的爭議和辯論,始能成功地作出總結,與納粹的過去了斷。

沒為歐洲承擔更多責任

 英國歷史學家阿什(Timothy Garton Ash)則藉著今次「希特勒展覽」,批評德國人生活在歷史的陰影下,沒有為前進中的歐洲承擔更多責任。

 阿什說,在世俗化的歐洲人眼裡,希特勒比魔鬼還邪惡。在美國,他曾看見小孩子玩水戰,用水槍射向「壞人」希特勒。但是,德國目前所面對的問題,並非限於希特勒的陰魂65年不散,而是德國人要衡量本國在自由、民主和開放社會等各方面所做出的成績。

何以對希特勒神魂顛倒

 德國人不怕重複又重複地揭開歷史瘡疤。最近,前外長費舍爾委任一個歷史研究組,探討在納粹年代,德國外交部人員受牽累的程度。

 阿什認為,這次「希特勒展覽」算不上是成功的展覽,展品內容雖詳盡有趣,但它一面倒地向觀眾灌輸「希特勒是壞東西」的觀點,卻不敢深入探討一個論題:德國人何以對希特勒如此神魂顛倒。

 展覽中,最令阿什欣賞的,是放映差利卓別靈主演的《大獨裁者》(Great Dictator)裡所剪輯的一段新聞影片。1937年墨索里尼坐火車來德國探訪希特勒,兩人都趾高氣揚,爭相向群眾揮手。阿什和妻子看到此滑稽場面,忍不住笑起來。房間裡,除了他們兩人,其餘的德國人十分嚴肅、審慎和靜寂,不容有異議。

放棄自己 不容異議

 正如德人檢討二戰的態度,內疚、自責和認錯,不容有異議。稍有異議者,在群眾壓力下,不得好收場。

 德國前央行董事薩拉秦(Thilo Sarrazin)一向以敢言稱著,說出很多德國人內心真實想法、卻又不敢說出口的話題。薩拉秦的著作《德國放棄自己》(Germany Abolishes Itself)最近出版,激發極大的爭議。薩拉秦論及,德政府援助移民的金額不足夠。同時,移民對國家福利帶來沉重負擔。他更指出,德國越來越愚蠢,容許大批不文明的回教徒入境。

 阿什說,薩拉秦的論調引起德國社會連串爭辯。他看到一幅關於納粹的辯論會海報,令他很驚恐。海報內容指出,由於「低等民族」的生育率高漲,人口大增,可以接管健康的亞利安民族。阿什解釋,他讀完薩拉秦《德》書後,無意將他與希特勒比較,但是,每當涉及少數民族遺傳上的獨特性問題時,德國人總會特別敏感。

德國是歐洲正常的國家

 薩拉秦今年九月終於被迫下台。因為他說了:「所有猶太人都有某種特定基因。巴斯克人(西南歐民族)也有某種特定基因,這使他們與其他人區分開來。」「歐洲穆斯林移民不願意或沒能力融入西方社會,原因不是他們的種族,而是源自伊斯蘭文化。」

 其實薩拉秦的觀點,與其他有回教移民問題國家的觀點,並無不同之處。在荷蘭、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也發生類似的爭辯。由此看來,德國其實是歐洲一個「正常」的國家。

多些和胡錦濤打交道

 今天的德國憑著心靈手巧、有紀律和有效率,所製造的產品其他國家都願意購買。阿什說,德國在中國市場抓到新機。在歐洲其他國家經濟衰退之際,德國經濟卻一片興旺,令人羨慕得很。

 阿什認為,德國需要歐洲、歐洲也需要德國。但願德國不再糾纏於希特勒和1945年的世界,換一個新方向,放眼2045年,多些和胡錦濤打交道。

相關新聞
百家廊:足助香嵐溪遊記 (圖)
翠袖乾坤:酒徒
琴台客聚:縫紉機和雨傘在解剖台上的偶遇
娛視觀:「徐老怪」回來了
杜亦有道:白樂天
一網打盡:家在哪裡?
記憶後書:香港最早期照片展
希特勒展覽 德國尋出路 (圖)
魅力型領袖 口才超凡 (圖)
只此一人:江湖
浮城誌:歸途
短載:魚王
感人小故事:畢業照
詩意偶拾:兒童樂園
稿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