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黑川雅之 物質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2-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在日本設計界領域,很少有人能像黑川雅之這樣的多面。他出生建築世家,兄長因把禪學帶入建築,並探討以人與建築的關係的「共生理論」而聞名國際。黑川雅之本人,除了建築、室內設計,還橫跨產品、金工設計等等,因而有「日本建築界的達文西」之稱。

 他的新書《素材與身體性》近日由香港天地圖書出版。他在中國大陸的粉絲眾多,常常要出席大學的各種講座,或者應邀為客座教授,他在灣仔的天地圖書短暫停留後,便直奔廣州出席論壇。

 從生命感知的設計

 如果說,《素材與身體性》(後文簡稱《素材》)是一本有關設計的書,不如說,是關於設計師相當個人的人生體驗。「我問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自己到底是誰?至少活著是因為還有很多值得感動的事情。感動,也可以說是內心的激動吧。大概是生命激蕩出火花一樣的感覺。我想這和美是相同的。因為有這份感動才活著的吧。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就是探尋美的人。」在《素材》一書的最後,他這樣寫道。一個終其一生都與日常生活的各種物質打交道的人,發出了超越物質以外的感觸。相比之下,如今北歐所推崇的「簡單主義」再如何熱銷市場,作為亞洲人,我們更願意接近黑川雅之對生命的細膩柔軟的態度,而不是冰天雪地中率性而為的硬朗。

 書中闡述了作者對20種工業素材的理解和產品設計,用了很多「神靈」、「生命」、「死亡」、「寂寞」這樣的詞匯,讀者會跟著開始對這些素材發生某種身體上的想像。然而,你不會因為那些過於柔美的字眼而生膩,無論是素材本身還是設計形象,你還是看得出,有一個怎樣強大的男性力量隱藏其中。

 「我們全家的設計理念是互相影響的。我的哥哥最早是喜歡文學,然後才做了建築師。我正好相反,我是先成為建築師,受到哥哥的影響,後來開始把一些理念訴之在文字中。」今年78歲的黑川雅之,說話的語音輕柔,即便聽不懂中文,仍然面含微笑的專注記者。

理性第一

 黑川雅之先後畢業於名古屋工業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建築系,全家投身建築界時,正逢二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興,那時候,全家人在一起討論的話題,他現在還記得,總是關於建築如何節約成本,又能抗震,外觀大方。也許因為他一直呆在本國學習建築的緣故,他總能從生活中找到設計的靈感,而不用依賴參考現代的歐美作品。這也是他自己引以為傲的地方:可以毫不費力地將血液中流淌的日本傳統,通過物質的形式而外化出來。

 作為建築和工業設計師,他從不排斥抽象的概念,比如「偶然」、「感動」等。「發現偶然,是在做計劃之前就打消做計劃的念頭,從而遵循『宇宙的原理』。作為自然當中的一個人,自由地行事,傑作也便產生了。」他這樣解釋創作靈感的來源。一位素未謀面、遠在中國北部城市的筆友的過世,能讓他陷入一種難以言述的「空虛感」,他寫下了《生之餘韻》的短文以祭悼。「關於死,重要的是其餘韻。如果本人是不知情的情況下死去的話,留在這個世上的一點點餘韻就是死的證明了。如果可以設計死的話,那就是設計死的餘韻了。」

 然而,他卻仍堅守著設計師對生命理性的遵從。請他列舉3樣在他生活中至關重要的東西,他認真的想了想,「第一是理性,第二是我,第三是朋友。」沒有一樣是物質的,在他心中,人才是最重要的。 ■文、攝:梁小島

相關新聞
老饕 朱振藩 (2010-12-22) (圖)
微語錄 (2010-12-22)
黑川雅之 物質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 (2010-12-22) (圖)
文仁炳 客家圍村的村長 (2010-12-15) (圖)
微語錄 (2010-12-15)
譚志成中學教師的新水墨畫實驗 (2010-12-15) (圖)
她的名字叫江青 (2010-12-08) (圖)
微語錄 (2010-12-08)
潔塵(作家) (2010-12-08)
梁柏堅(填詞人) (2010-12-08)
楊瀾(媒體人) (2010-12-08)
馬嬿泠 美女和槍 (2010-12-08) (圖)
潘公凱:重要的不是藝術品而是藝術家 (2010-12-01) (圖)
潘公凱訪談 (2010-12-01) (圖)
潘公凱簡介: (2010-12-01) (圖)
鮑比達 不要定義我的音樂 (2010-11-17) (圖)
微語錄 (2010-11-17)
朱偉(媒體人): (2010-11-17)
棉棉(作家): (2010-11-17)
鄭淵潔(作家): (2010-11-1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