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外國將中國稀土廉價買走,加工成高端產品再以高價賣給中國。圖為用稀土製造的先進電路板。
近年來,出於對環境和資源保護的原因,中國加大稀土行業整治力度,限制稀土無序出口,對國際稀土供需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本國資源開發上,政府限制外資直接參與稀土資源開發,鼓勵外資進入應用和深加工領域,試圖以資源換技術,但多年來成效並不明顯。業內人士認為,在國際稀土產業分工中,中國目前扮演的仍是稀土資源輸出的角色,雖初步掌握了原料定價權,但在稀土產業發展中仍沒有話語權。
據新華網報道,今年以來儘管國外資源吃緊,在中國唯一的以稀土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卻至今沒有外資項目入駐。多年來,高新區保持著約10家中外合資企業的規模,其中包括法國羅地亞、日本昭和電工等國際稀土巨頭。但專家指出,這些合資企業並沒有引進多少國外先進的技術。比如法國羅地亞公司在包頭的工廠,用的是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技術,僱的是中國的技術人員,卻遲遲不按協議引進下游產品。
這些中外合資企業在當地大量買入稀土原料和金屬,簡單加工後便運到國外進行深加工或囤積。以釹鐵硼稀土永磁材料的生產為例,共有熔煉、製粉、成型、燒結、後加工、表面處理等6道生產工序,日本一些公司在包頭的工廠僅加工到第二道就運到日本深加工。
廉價賣出資源 高價買回產品
包頭市稀土專家組負責人楊萬喜對此指出,中國稀土分離冶煉生產出上游產品,不僅污染嚴重,而且附加值很低,而國外從中國購進稀土原料和金屬進行深加工後,再將功能材料的應用產品賣回中國,價格即實現翻倍。
尤其是近年中國實行出口配額制度後,一些未能從正規渠道獲得出口配額的企業,往往通過走私形式出口稀土氧化物。據業內人士透露,純粹的稀土原料和氧化物出口,都受到出口配額的嚴格限制,於是不少企業將原料升級如做成磁性材料後再出口,打著「建築材料」、「添加劑材料」、「合金材料」等旗號出口稀土,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這些升級後的材料並非是終端產品,也並非高科技產品。更令人痛心的是,很多國家將這種稀土材料廉價買走,加工成高端產品或整機後,再以十倍甚至數十倍以上的高價賣回中國。
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坦言,中國擁有稀土資源而不擁有高科技。業內專家指出,目前,中國雖然擁有多項原創的稀土冶煉提純技術,但稀土功能材料核心專利基本被國外壟斷。由於稀土應用關鍵技術專利絕大部分被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掌握,中國稀土企業為發展只得高價購買專利權、生產線,產業發展受到很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