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馬子豪) 2010年本港人民幣業務迅速萌芽,尤其自7月份修訂清算協議後,人民幣理財產品如人民幣保單等,陸續推出市場,至下半年多宗人民幣債券供散戶認購,人民幣存款總數又屢創新高。銀行公會主席洪丕正早前更指出,人民幣業務現時只是開始階段,仍會是港銀2011年的亮點。人民幣業務已成港銀必爭之地,但要獲得全面發展,前路仍有好些障礙。
人民幣IPO明年重頭戲
明年本港人民幣業務的首要突破點,首推人民幣IPO(首次股票上市)的推出。為方便散戶認購新股,金管局已計劃最快於明年首季推出人民幣本票,方便散戶以手持人民幣購買本票以用作支付。然而,散戶始終受人民幣來源狹窄所礙。
首先,目前散戶每日兌換人民幣的上限,仍維持於僅2萬元人民幣;而目前港銀亦並不能向散戶借出人民幣款項。以一般招股期僅得數日時間計,手持不足人民幣現金的散戶,則不能於短時間內覓得大量人民幣現金認購較大額新股,造成不便。
兌換上限借孖展待解決
另一方面,縱然本港人民幣存款額於11月份已直迫2,800億元,但佔總存款比例亦只得3%,與熱門新股動不動凍結數千億元資金比,規模仍屬較細。而根據金管局前日公布的優化措施,銀行的人民幣長倉(買入)或短倉(沽出),不可超過本身人民幣資產或負債的10%,換言之,銀行能拆出的人民幣其實更少;而證券行能否向銀行拆入人民幣提供予散戶(借孖展),亦有待當局明確。
而即使存款更創新高,港銀同時得面對欠缺資金出路的問題。只要看最新推出的國債,機構投資者認購部分,在各金融機構圖以低價奪得國債下,3年期的國債息率被扯低至僅得1厘,長達10年仍僅得2.48厘,已足證金融機構對人民幣資產的饑渴程度。
至於仍未理清的風險問題,莫過於有人士擔心香港人民幣業務日趨活化,會形成熱錢套利的衝擊。不過,金管局日前推出的人民幣優化措施,料有利消減部分疑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