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時代下的首個春運如期「赴約」。欣喜之餘,我們卻不得不面對現實,重新審視兩者間的微妙關係。春運依然是我們熟悉的春運,而高鐵,卻遠沒有想像中的「給力」。
過去一年,中國鐵路的發展進入了所謂的「高鐵時代」。隨著普快列車的相繼退役,長三角地區「G」打頭的高鐵列車已然佔據半壁江山。但值得注意的是,覆蓋面如此之廣的高鐵,卻由於昂貴的票價而與如火如荼的春運市場格格不入,不少買不到普通列車票的學生和務工人員感歎在「高鐵時代」「被高鐵」。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坦言,高鐵是專為「有錢沒時間」的人群服務的,而春運的服務對象則多為「有時間沒錢」的廣大農民工和學生,兩者根本無法形成交集。
眾所周知,高鐵的優勢在於「高速」,劣勢在於「高票價」。而對於返鄉潮的低收入人群而言,一年到頭省吃儉用,就為省錢。價格的劣勢讓高鐵無法真正發揮效率,亦造成了農民工「望高鐵而生畏」的窘境。
來自江蘇的冉起章,因經濟原因已連續7年沒回過老家。高鐵時代的到來,卻讓他與家越來越遠。「自己現在連普快坐不起,更別說高鐵了,等條件好了,可以帶著孩子體驗一次。」目前,上海高鐵的輻射範圍只限江浙兩省。可以肯定的是,這一範圍在未來將進一步擴大。
而隨著高鐵的日益擴張,普通列車的班次將逐漸減少。對於鐵道部門而言,讓更多的人乘上高鐵應有長遠的考慮。眼下,萬家團圓的春節將臨,如何防止高鐵為春運添堵,讓百姓順利回家,當局應積極尋找對策,或令高鐵車票專門為民工和學生打折扣降價,或增開普通列車應急。 ■張一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