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跳出框框:記者生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24]     我要評論

蒙妮卡

 無線電視新聞部兩位記者柳俊江和區家麟離職後,分別在博客寫文章,訴說對新聞行業的熱愛、痛心和失望;文章引起行內極大迴響。

 柳俊江的文章最令人反思。他初入行時,打算「終身留守崗位」;最後失望地以「車衣女工」來形容記者工作。離別時,同事恭喜他「終於甩難」;他質疑「為什麼這裡總是人來人往,只是中途站一個?」

 柳俊江所提及的現象,存在已久。這是一個「殘酷」行業;精神(壓力)付出與物質(薪酬)回報不成正比。倘若對此行缺乏濃厚興趣和沒有風雲際遇,很難堅持下去。

 我堅持了近三十年。年輕時曾有機會轉職公關和編劇等工作,始終還是返回報界做記者。那年代,香港正面臨歷史巨變;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會談。

 一直擔任前線工作,報道雙方會談有關新聞,內容雖沉悶,但有使命感。直到那年生完小孩復職,原職被新人取代,我被調往民生版,每天接聽讀者投訴漏水爛馬路等電話。打擊慘重,心灰意冷。旁人勸我辭職「甩難」,但捨不得。入了此行如上了毒癮,戒毒無望。

 改變不了環境,只好改變自己。辭職赴英深造兼任駐英記者,把握機會再報道中英聯絡小組在倫敦開會的新聞。如了願,繼續在「毒」海浮沉,從不後悔;開了竅,機會是要爭取的,正如新聞要主動挖掘。

 對柳俊江的感受,深有同感;尤其是出現了「一言堂」上司,更令人洩氣;正如區家麟所寫「直升機跌落水塘是什麼新聞」。難怪他們失望而去。

 但是,若僅憑此感覺向後輩「潑冷水」,似乎對新聞行業不公平。三十年記者生涯,我得到的經驗,終身享用;失去的,是晚上在報館趕稿,孩子徹夜盼媽媽回家。終身遺憾。

相關新聞
百家廊:麻將人生 (2011-01-24) (圖)
翠袖乾坤:台北舉辦國際書展 (2011-01-24)
跳出框框:記者生涯 (2011-01-24)
琴台客聚:積閏享壽 (2011-01-24)
杜亦有道:告訴羅娜 (2011-01-24)
思旋天地:中美新篇章 (2011-01-24)
網人網事:2010大事盤點 (2011-01-24) (圖)
百家廊:政府不可「昂貴」 (2011-01-21) (圖)
翠袖乾坤:成年禮 (2011-01-21)
娛視觀:政府應記黃華麒功績 (2011-01-21)
琴台客聚:身體的記憶學 (2011-01-21)
生活語絲:觀老虎記 (2011-01-21)
一網打盡:原形畢露 (2011-01-21)
記憶後書:再看《父子情》(上) (2011-01-21)
翠袖乾坤::的士鬧事 (2011-01-20)
海闊天空:唇槍舌劍煽出奪命火 (2011-01-20)
琴台客聚:誘之以利 (2011-01-20)
杜亦有道:樂在旗津 (2011-01-20)
隨想國:廚餘的餘 (2011-01-20)
獨家風景:性別意識 (2011-01-2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