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我不否認自己有一點點「傾向性」,不僅僅是因為我是女人,也並非「男性不宜」,而是兩位被指為「特首黑馬」的女性都比較敢言和有承擔感,或許是在建制內吧,我暫時看不到兩位男士有特別之處。我無意「偏幫女性」,而是有感香港作為一個文明程度較高的國際大都會,走出家庭的女性雖然很多,但積極議政參政的女性比想像中少,以致真正的女性聲音沒反映出來,這在「甘乃威事件」中尤然。
本月初,婦女事務委員會就香港女性及男性對婦女的社會地位的看法及女性的政治和社會參與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雖然有近七成人認同目前的女性在社會上享有與男性平等的權利和均等的發展機會,以及八成半人認同當今女性獨立自主。但前者說法有較多女性不同意,而後者說法則有較多男性不同意。反映男女對女性社會地位有不同的感觀。調查也顯示,女性雖然較活躍於社區活動和參與較多義務工作,但政治參與卻仍較男性低。
當然,女性參政意識低有其歷史淵源,也跟九七後驟變的「吵鬧文化」有關。世界上很多國家在籌組領導班子時,往往考慮到性別平衡,尤其是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不但在零四年競選時以實現男女平等為政綱之一,更在當選後落實了政府部長級官員的男女平等,男女各八名;到零八年連任時,女大臣人數更多過男性,還設立平等事務部,表明消滅性別歧視的決心,在歐洲掀起「粉紅旋風」。挪威、芬蘭和瑞典等北歐國家也緊接著加入了「粉色陣線」,在挪威政府的十九個內閣部長中,有十名女性;瑞典議會中的女性議員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七,居歐洲之首。
而香港目前的女議員所佔比例僅約百分之十八點三,連歐洲排名第十的盧森堡(百分之二十三點三)都不如,值得深思。當然,香港是否真的需要女特首,最終取決於選民,也取決於有意競選的男/女候選人的表現,尤其是展示出來的領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