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政恆
在十五號晚上,冷風陣陣之下,我們在灣仔公園的露天球場一齊看《父子情》,此番經驗教我頗為難忘。事緣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灣仔區議會、影意志合辦了名為「星空下的光影」的戶外電影放映活動,其中第一場是甚具灣仔情懷的《神經俠侶》,已在修頓球場放映了,第二場就是《父子情》,第三場是《老港正傳》,二十二號晚上七時在金紫荊廣場免費公映。
我負責《父子情》(一九八一)一片的映後討論。就我有限的見識,《父子情》跟灣仔關係不大,反而與筲箕灣比較相關。據說方育平童年時住在筲箕灣,《父子情》在筲箕灣聖十字架徑村取景,又選擇在現在康怡花園後面、太古汽水廠山邊拍攝小孩追逐。但對我這一個除了去電影資料館才到筲箕灣西灣河一帶的人(印象中去石澳的話,也會到那裡去。另外,二○○九年夏,電影資料館舉辦了方育平回顧展),從人文地理的角度出發,最多也只能夠說——看,《父子情》的羅家是很真實又很典型的戰後家庭,成員多,重男輕女,父權中心,而隨著香港城市經濟在七十年代急速發展,羅家由貧微的山邊木屋轉到黃大仙徙置區屋h,又隨著兒子羅家興放棄個人的理想,默從父親的意思負笈海外,再留學歸來,羅家的境況相信會進一步改善了。
反諷的是,片中羅家興屈就父權放下了理想,方育平卻可能是香港新浪潮眾闖將中最堅執藝術理想的導演,他全部作品的商業味道甚少,人情味道一直濃厚,對於紀實與虛構之間的摸索,一直教人津津樂道。頭三部作品《父子情》、《半邊人》(一九八三)、《美國心》(一九八六)都是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的經典,在當時仍未以商業掛帥、業界主導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中,三部電影都獲得重要殊榮。 (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