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楊紅衛 風箏家族的女掌門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龍頭」風箏是楊紅衛的設計,造型精巧,飛起來更有氣勢。

 楊紅衛從1986年開始學做風箏,如今她和她的「紅衛風箏作坊」成為內地風箏界的代表。

 在ifc見到來港主持商場風箏製作的她,帶來了自己的大小風箏作品,以江浙一代的絲絹為主料,附在竹絲上或形成龍頭、蜻蜓、蝴蝶等形態,髹上艷色,栩栩如生。

堅持手工

 她的祖父是山東「濰坊風箏一代宗師」之稱的楊同科。算下來,到楊紅衛已是第六代,但在家中親戚中,只有她一直對風箏情有獨鍾。

 「爺爺95歲去世,他在去世前一個月還在做風箏。可以說,是做了一輩子的風箏。」楊紅衛對記者說。

 山東濰坊以兩種東西聞名,一個是年畫,一個就是楊家舖的風箏。楊紅衛8、9歲時,開始圍在爺爺身邊看他做風箏,「那個時候爺爺做的是硬翅風箏,因為手藝好,賣出的價錢敢比別人高一倍。」

 現在楊紅衛的風箏雖然比一般出產的要貴3到5倍,卻仍然供不應求,更遠銷歐美和其他亞洲國家。但她的風箏作坊成立至今,人數一直維持在5、6個人,是典型的家庭生產。她說,紮風箏完全依賴經驗。竹子條的厚薄、絲絹翅膀的軟硬以及骨架紮得鬆緊,根本無法用任何現代機器代替。「每一個風箏做完,我都會試飛。我父親以前就對我說,飛不起來的風箏就不是風箏。」

 上世紀80年代初,山東濰坊舉辦第一屆國際風箏節,令濰坊的風箏為世人所知。受到當時對風箏製作的熱潮影響,楊紅衛決定全身投入風箏行業中,在家裡開辦的風箏廠負責設計。可是,她很快發現,風箏廠一味追求數量,而將傳統的絲絹用塑料代替,嚴重影響了風箏的放飛質量和信譽,機器量化結果,更限制了對風箏形態的創新。之後,她決定辭職,退回到家中自立門戶。現有的員工都是親戚朋友,最小的也有23歲。

風箏令生活富足

 「年輕人多半都不願做這個,因為要處理買回來的長竹片,經常會把衣服弄得很髒。但製作風箏沒有幾年以上的經驗,是不可能做好的。我們是在承傳手藝,但對年輕人並不強求。」

 她在風箏設計上,也有自己的獨創。

 既然濰坊出名年畫和風箏,何不將兩者結合,可以更利其所長。楊紅衛想到把年畫的圖案和形態應用到風箏上,於是她設計了「龍頭蜈蚣」風箏。因為龍的氣勢和蜈蚣形身軀的長度,放飛到天空,低空能聽到「錚錚」的聲音,高空則更顯出其勢不可擋。

 對於風箏這門生意,她有著如日本職人的堅持與認真,「我一直講求誠信,不僅是對質量的保障,也有自己的感情投入。」除了在外出席活動,她每天都在家中做風箏,風箏上天的一剎那,是她最開心的時刻。

 幾年前,楊紅衛被評為中國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行承傳人,曾遠赴美國進行風箏的示範教學和舉辦工作坊,她覺得這是風箏帶給她額外的滿足。「我靠做風箏能買房買車,還能到世界很多國家走走看看,還有什麼所求呢?」  ■文、攝:梁小島

相關新聞
吉他手 黃展鵬 Flamenco改變人生 (2011-01-27) (圖)
微語錄 (2011-01-27)
楊紅衛 風箏家族的女掌門人 (2011-01-27) (圖)
林笑岏 姻緣是概率問題 (2011-01-20) (圖)
Masuda Kanae 從太空找靈感 (2011-01-20) (圖)
微語錄 (2011-01-20)
林日曦 陳強 阿BU 偽文化雜誌的城市「黑」語錄 (2011-01-13) (圖)
「黑句」例句: (2011-01-13)
對話《黑紙》三人: (2011-01-13)
許茗 頂級服裝設計師的低調奢華 (2011-01-13) (圖)
微語錄 (2011-01-13)
春樹(作家): (2011-01-13)
阿Bu(《黑紙》創辦人之一): (2011-01-13)
賀衛方(法律學者): (2011-01-13)
葛治存 女高球手不只剛強 (2011-01-06) (圖)
劉莉莉 繪畫師的另類編織 (2011-01-06) (圖)
微語錄 (2011-01-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