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評:竹棚所建構的公共空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彭礪青

書名:棚.觀.集:關於竹棚、戲曲及市集文化的探索

作者:謝燕舞、小口、潘詩敏

出版:藝述研究社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

定價:港幣180元

 平時經常看見建築工人用竹棚包圍待重修的大廈,不以為異,想不到本書的3位作者卻將竹棚技術與傳統的戲棚,及舊日香港的墟市連繫起來。她們都是唸藝術文化研究出身的,所以書中沒有涉及人類學、社會學或建築學的理論探討,卻運用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觀察,令讀者更易體領書中的內容,也更易引起共鳴。

 竹棚是中國傳統特有的建築材料,這是西方甚至中國北方所缺乏的,因為惟有生長在南中國一帶的竹莖,才能製造既耐用又方便拆建的建築材料。竹棚最初在西南少數民族建築中出現,與木材相比它更有韌力也更方便使用,可是只有嶺南一帶才運用這種建築材料。作者謝燕舞在卷一第二章裡說明,竹棚源自上古粵南的水傣族和僮族建築,後來推廣到廣東全省,作為搭建戲棚的材料,作者也發現,香港是把這項傳統保留得最完整的城市。由於戲班是四處流動的,中國社會亦沒有像西方人般提供一個固定的表演場地,所以人們就運用了拆建簡單快捷的竹棚,於是竹棚又令人聯想到戲曲表演。

 西方建築自古希臘時代起,便與石頭及其築造出來的空間相關,而中國則除石頭外,也有磚頭和木材,這也影響到戲台的建築方式。雖然在漢代,「露台」是用磚塊和土壘建成的戲台,但到了唐代的「樂亭」卻開始出現木材。建材的轉變,除顯示表演空間民間化,還表現了表演空間從固定變成流動。竹棚這種易於拆建的建築之所以出現,其實與中國歷代戰亂頗仍,西南地區地勢陡峭有關。回看香港,可用建築空間亦同樣有限,所以竹棚也成為搭建戲台的最佳建材,作者們不單解釋香港戲棚的特色,亦以印尼、傣族等以木材及竹棚築造的棚屋與香港的戲棚及大廈維修時搭建的竹棚作對比,更突顯本地建築的獨特傳統。

 古代戲台的流變是一個有趣的課題,當中關係到戲劇表演對人類社會的作用。無論在中國抑或西方世界,戲劇最初都與祭祀或集體宗教活動緊密相連,直至中世紀以後,戲劇才失去了公共宗教活動的特色,而中國戲劇也差不多在同一時期的唐宋兩代,從酬神變娛人的節目:當戲班在空地上搭建竹棚,便給這片空地賦予公共表演場所的意義,這個空間不單為戲班享有,也為觀眾所分享。作者們強調,恰好因為竹棚這種輕易拆建的建築,才讓古代神廟的戲劇形態,在香港得以保留,從中我們可以明白竹棚對香港戲曲表演的意義。

 另一方面,戲棚並不是固定概念下的產物,它也在流變、轉型,它從鄉村神廟前的空地漸漸轉移位置,在香港經歷了都市化及工業化過程,政府開始建設市區和新市鎮的文娛設施後,戲棚在屋h附近的球場空地上出現。市區的戲棚出現稍晚,但都帶著鄉村神功戲棚的痕跡,只不過失卻了鄉土的根感,變成都市內的異空間。另一方面,雖然較大的戲團也有自己的戲院(如薛覺先與馬師曾),但政府也同樣興建了許多社區中心並立大型戲場,讓戲團在裡面演出。書中特別講述了今日如同鳳毛麟角的新光戲院,這間有親中背景的戲院,在昔日介紹了不少國內戲曲的新作品,它是香港大眾審美風尚隨時移世易的最佳見證。在大眾表演藝術的變化中,戲曲失卻了大眾的歡迎,開始變成小眾的高雅藝術,現在它遁入了大會堂劇場等高雅藝術表演場地,變成康文政策下的表演節目,而非為大眾所喝彩的慶典。

 這恰好也是一個從竹棚變成石頭的過程,雖然政府聲言肩負起推動藝術文娛活動的重責,但在時代流變中失落的東西是無法挽回的,這書亦可算是作者們為保留對竹棚、戲台及傳統墟市而作的努力。目前這些傳統正面臨日漸消逝的危機,不單戲棚和墟市,就連具備實質建築用途的竹棚亦一樣,所以作者們希望藉這本書保留這方面的集體記憶。

 「有地道文化特色的空間總是被賦予某種意義。」作者在關於墟市的第三卷結論中表達了這種訊息,而那被賦予意義的空間,就被定義為「人文空間」,畢竟這是相對於單一、重複、乏味的市區空間及建築而言,因為市區建築及空間設計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提高房地產回報並降低住屋成本的功能,而「人文空間」亦掮負著承傳文化的責任,它或多或少是人們自發地隨傳統需要而構建出來的。必須感謝3位作者,藉著竹這一種高流動性的建築材料,帶出「人文空間」的意義和特色,讓我們珍視香港所承傳的建築文化。

相關新聞
銀都的光榮與失落 (2011-01-31) (圖)
書評:竹棚所建構的公共空間 (2011-01-31) (圖)
書介:用洗臉盆吃羊肉飯 (2011-01-31) (圖)
書介:陸上公共交通 (2011-01-31) (圖)
書介:庇里牛斯山的城堡 (2011-01-31) (圖)
書介:命運之人 (2011-01-31) (圖)
書介:《1Q84》之後~特集 (2011-01-31) (圖)
徵稿啟事 (2011-01-31)
勞倫斯.布洛克與「馬修」同行35年 (2011-01-24) (圖)
曾想為梁朝偉量身打造一個角色 (2011-01-24) (圖)
書評:神奇老頭黃永玉 (2011-01-24) (圖)
書介:村上朝日堂是如何鍛鍊的 (2011-01-24) (圖)
書介:宮崎駿:折返點1997-2008 (2011-01-24) (圖)
書介:曝光聖經 (2011-01-24) (圖)
書介:哀悼日記 (2011-01-24) (圖)
書介:新都江堰人 (2011-01-24) (圖)
徵稿啟事 (2011-01-24)
《SC4》開催 中國獨立漫畫新驚喜 (2011-01-17) (圖)
打造真正的中國式漫畫 (2011-01-17) (圖)
書評:愛的關注與愛的思考 (2011-01-1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