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讀者若能多了解清代官制,那麼讀金庸的武俠小說,以及高陽的歷史小說,當會更添趣味。《鹿鼎記》雖然偶有被定性為「歷史小說」,但畢竟跟史實相差太遠,只能算是「有一些歷史背景的小說」。我常想,金庸小說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二十一世紀金學研究的一大方向,必是介紹小說中跟歷史有較大開闔的地方,並按故事情節編年表。最好列個清單,那就不怕跟《三國演義》那樣,世世代代誤導讀者。近年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既然哈利波特迷可以組織起來,專挑作者羅琳一時不察而產生的前後矛盾,總不成金庸迷就沒有這個能力。
福康安(1753-1796)先後在《書劍恩仇錄》和《飛狐外傳》出過場,「小查詩人」(我近年給金庸起的別號)落實乾隆皇是陳世倌兒子的傳說,再加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主角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又是乾隆的兄弟,所以三人樣貌有相似處。七十年代,鄭少秋就曾經一人分飾三角,而小說中陳家洛亦多次假冒福康安。
公元紀年對我們讀史者實在很方便,一查某人的生卒年,就可以確認許多傳說的真偽。拿歷史人物的生平去校正小說的內容,可能會大煞風景,卻有助於防止錯誤信息流播。
《書劍恩仇錄》第一回明言在乾隆十八年(1753)開場,主角陳家洛等人出場則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此時福康安還只是小學生的年齡,即是說小查詩人給他添了十多歲。我曾為金庸小說的時序誤差定了二十年以內的「可接受標準」,那是因為這似乎是我們可以接受的極限。試想,今天四十歲左右的頂尖男女演員,是不是可以演一個角色由二十歲到六十歲?四五十歲的生旦,演二三十歲的少年總還可以吧!
福康安只活了虛齡四十四歲,粗略估計《飛狐外傳》的結局大約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左右,這時書中說年近四旬的「康老三」還未夠二十歲,他的老爸傅恆則死在這年,終年不及五十。小查詩人將那相國夫人、皇帝情婦,說成是六十過外的老太婆婆,亦是隨子添歲之意,不可能屬實。
傅恆有四子,分別是福靈安(?-1768)、福隆安(1746-1784)、福康安和福長安(?-1817)。小查詩人在《飛狐外傳》說福老三兩個嫂嫂都是公主,大誤。福靈安是「多羅額駙」,娶的是「多羅郡王」的女兒,不是皇帝的女婿。福隆安娶的是乾隆第四女「和碩和嘉公主」(1745-1767),四公主可沒有小查詩人說的三十來歲。小查詩人說乾隆不招「康老三」做女婿,正正是因為他是自己的私生子。若按年齡,第七女固倫和靜公主(1756-1775)和第九女和碩和恪公主(1758-1780)都相配,但四額駙是蒙古親貴,九額駙是大將兆惠之子。皇后所生或皇后養大的是固倫公主,妃子生的是和碩公主。
此外,傅恆有一女配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1752-1823)。他是嘉慶帝的哥哥,生性刻薄,福康安這個姊妹嫁後竟要捱苦,正是廣府話俗語所謂:「衰過做女包陣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