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讓春運多些溫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敬業的列車工作人員,給春運帶來美好的回憶。 網上圖片

王大慶

 春運,是中國人為了傳統春節回家團聚形成的特有客流大潮,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類大遷徙。據有關部門統計,在40天左右的春運時間裡,每年都有2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而且逐年遞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鐵男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去年「春運」期間,客運量達到了25.57億人次,是1991年8.57億人次的3倍。

 而2011年春運客流量預計達28.5億,比去年增11.6%。20年間的年均增幅為5.6%,而最近幾年的增幅都在10%左右。如何讓卸下一年疲憊回家的遊子少些煩惱多點溫情,這不僅是對鐵路、公路、河海、空中等交通部門應對能力的考驗,更是對各級政府為民執政能力的考驗。

 眾所周知,每年春運期間,令每一個回鄉人揪心的是如何能順利獲得一張火車票。春運期間,各大火車站那裡裡外外排隊購票水洩不通的場面,那成千上萬的學生、民工、探親者為了一張回家的票不惜排幾天幾夜隊甚至昏倒在現場的情景,讓電視機前的觀眾也跟著揪心。鐵道部運輸局近日通過媒體向外界透露,儘管有一批新線路和新裝備投入運營,但鐵路總能力仍滿足不了運輸需求,加上旅客對鐵路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今年鐵路春運壓力依然很大。

 不用諱言,春運的緊張既有資源的緊張,也有組織不力的原因。有關部門組織工作不到位,對旅客的關懷不到位,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春運的緊張局面。誠然,春運期間運力緊張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化解,但運輸部門提高服務質量堅持以人為本、關懷旅客卻是能夠實現並且迅速見效的。來自1月23日的北京晨報報道,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在春運新聞發佈會上明確要求,「春運」期間各高速公路、重要幹線公路堅持不封路,如遇冰雪將採用警車帶道的交通方式。此外,還將為駕乘摩托車集體返鄉民工提供警車引導服務。是啊,記得過去一些地方不太懂得如何應對極端天氣條件下的交通運行,一上來就封路,結果越封越堵,造成了被動,加劇了春運緊張。不封路,採取邊降雪、邊除雪的工作方案,同時警車帶道,重車壓道,分段放行,保持道路通行。這不僅減緩了春運的壓力,也是對回鄉遊子的溫情之舉。

 就在寫此稿時,我又看到浙江開化新聞網的一則消息,說的是春運來臨之際,浙江開化縣公路運管所在浙贛兩省交界的17省道開化下莊路設立了「春運服務站」,為過往車輛的司機和乘客提供休息室,並有熱水免費供應,同時及時告知前方的新路況和行車注意事項。

 筆者不禁為此溫情之舉拍手叫好。為過往回鄉的遊子免費提供茶水,提供路況信息,算不了什麼大事,對於當地有關單位來說只不過是舉手之勞。

 然而,對於返鄉遊子來說卻是實實在在的方便之舉。寒冬臘月,乘車或騎摩托車返鄉路經服務站的遊子,能夠停下車來喝杯熱茶,休息一會,了解一下前方的路況,不僅可以消除一下旅途的疲勞,而且對安全返鄉也十分有利。「春運服務站」迎合了返鄉遊子的需求,溫暖了返鄉遊子的心。

 由此我想到了2008年姑母經歷的一次春運。那年,姑母從廣州去長春姑娘家過年,當時南方適逢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襲擊,漫漫風雪旅途中,列車先後四次遭遇長時間停車,食物告罄,飲水告急,旅客情緒十分激動,值得欣慰的是列車工作人員以堅忍不拔的意志戰勝雨雪冰凍災害帶來的困難,給旅客帶來了寒冬裡的溫暖。特別是最後一次長時間停車,車上的水已經全部用光了。當時,天正下著冷雨。列車長帶領列車員們,冒雨往車廂裡抬水,衣服很快就被雨水淋透了。當時空調車因水量不足,所有旅客用水都在餐車茶爐打水,茶爐一時燒不上來溫度,水沒有開,個別旅客怨氣較大,與列車員發生口角,而列車長得知這一情況,不但趕來主動向旅客解釋列車缺水的情況,請他理解,還自己花錢為他買了兩瓶礦泉水讓他解渴,讓這位旅客感動不已。當經歷了5個日夜的列車終於抵達終點站——長春火車站時,旅客們下車時都激動地與列車長、列車員握手告別,有的旅客還熱烈擁抱列車員,流下了依依惜別的眼淚。

 正是這些敬業的列車工作人員,使回鄉的旅客在嚴寒冷酷的自然災害面前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給春運帶來美好的回憶。

 其實,溫情春運就是以「辦實事、送溫暖、促和諧、暖人心」為核心,切實把春運中的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好,確保返鄉遊子走得安全走得溫馨。我們相關部門不妨從上述實例中受到一些啟發,從細節入手,心裡裝著旅客,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多做一些方便旅客、排憂解難的事,多找找我們的制度缺陷並盡力加以完善。

 我們要牢牢記住,走在路上的,是我們的父老鄉親,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有責任讓他們在回家的路上,走得及時,走得平安,走得溫暖。

 如果春運多些人性化服務,多些溫情之舉,旅客就會少些煩惱,多些放心。將人文關懷融入春運的全過程中,讓出門在外的遊子感受到溫暖,那麼一年一度的春運將會更流暢、更和諧。

相關新聞
百家廊:讓春運多些溫情 (2011-02-01) (圖)
翠袖乾坤:星巴克解放美人魚 (2011-02-01)
海闊天空:傳媒文化影響認知 (2011-02-01)
琴台客聚:咬文先生 (2011-02-01) (圖)
杜亦有道:第一美男 (2011-02-01)
思旋天地:「兔」氣揚眉 (2011-02-01)
詩幻留形:兩種創作課 (2011-02-01)
百家廊:野人?還是美人? (2011-01-31) (圖)
翠袖乾坤:香港欠和諧 (2011-01-31)
跳出框框:年宵市場 (2011-01-31)
琴台客聚:過年要玩陞官圖 (2011-01-31)
生活語絲:爭奪西門慶 (2011-01-31)
思旋天地:「團年飯」 (2011-01-31)
網人網事:大家來算帳 (2011-01-31) (圖)
百家廊:春節,親情的召喚 (2011-01-28) (圖)
翠袖乾坤:回到自己 (2011-01-28)
娛視觀:質疑星雲大師所言 (2011-01-28)
琴台客聚:從食物「變形記」到「游於藝」 (2011-01-28)
杜亦有道:馬六甲 (2011-01-28)
一網打盡:責有攸歸 (2011-01-2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