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梁悅琴)市傳政府有意增加新財年土地供應至每年3萬伙單位,以遏止樓價升勢,大致上達到治本的目的,不過,有學者認為,實際成效仍有待觀察,因為買地及建樓速度由發展商掌握,故政府每年推出3萬伙單位的土地,並不代表市場就會有3萬伙單位可賣。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指出,對於近年供求失衡的香港樓市而言,中長線計,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是對症下藥的做法,以每年吸納量平均約有2萬伙,加上內地及海外資金需求,每年3萬伙供應可以滿足需求。
勾地拍賣 未必如預期
不過,能否達到政府預期的3萬個供應仍存變數,皆因以往數年經驗,政府於勾地表的供應,不一定吸引發展商申請勾出,亦不一定令政府接受勾地價,令可以勾出拍賣的土地並不如預期般多,即使政府主導的港鐵沿線項目,如南昌站、市建局項目,亦不一定能夠如期推出招標,以致過去數年的供應處於嚴重失衡。加上本地需求及內地資金持續流入,令樓價持續上升,因此,今次政府有意進一步增加供應,最終能否有3萬伙新供應仍是未知之數。
影響市場短期心理
惟由於政府的取向會影響到市場短期心理,他相信,若果政府能夠增加土地供應,會令市場有少少心理影響。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政府有意增加新財年土地供應至每年3萬伙,是治本的做法,始終現時香港樓價大升,主因是供求失衡,政府能夠針對問題癥結落藥是好事。至於內地再加息調控樓市,會否進一步刺激內地資金流入香港樓市,他相信,全球資金氾濫,加上人民幣升值效應下,內地及海外資金持續流入香港樓市仍是大勢所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