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民筆聊生:「超齡子女」來港要配合就業政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10]     我要評論

陳婉嫻 工聯會促進就業委員會主任

 新一年首先祝賀全港打工仔女人人有工開、兔年旺相。

 近期筆者狠批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低估「超齡子女」來港對香港社會的衝擊,內地子女來港團聚的議題再次成為傳媒關注的焦點。其實容許「超齡子女」來港團聚可說是遲來的春天,當年政府誇大港人內地子女數目共167萬名之多,成功製造恐慌取得民意支持取消「超齡子女」來港的資格,白白錯失一個早日解決兩地家庭團聚的良機。今天政府容許「超齡子女」來港團聚本是好事,卻輕視「超齡子女」來港後將碰到的種種適應問題及就業困難,一廂情願地認為只需增加就業培訓課程的名額便能解決問題,這並非一個負責任的做法。

或會引起港人與新移民的矛盾對立

 在單程證的制度下,「超齡子女」即年齡為25至40歲的港人在內地所生的下一代。作為成年人,「超齡子女」一旦決定來港定居,當務之急必然是盡快搵工。然而生活在香港的市民要爭得一份能夠養起頭家的工作已屬奢侈,何況是這些內地學歷及經驗通常不被香港僱主認同的「超齡子女」?因此他們極有可能被迫與基層市民爭飯碗,使本已職位短缺的基層工種更形緊張,筆者擔心或會引起普羅大眾與新移民無可避免的矛盾對立。更不幸的是,一旦「超齡子女」需要申請綜援,更會造成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政府實在不能坐視不顧。

 對此張局長說得輕鬆,表示只要增加兩萬個僱員再培訓課程名額便可解決「超齡子女」的就業問題。難道張局長認為完成再培訓課程等同成功就業嗎?根據筆者多年的工會經驗,就眼見不少待業人士雖然成功修畢一個又一個的再培訓課程,但始終未能成功就業。張局長,請你向我們好好解釋!

應擴闊本地就業機會

 歸根究底,本地基層市民就業不足的核心問題在於勞動力市場已極度扭曲,貧窮勞工缺乏議價能力,只能任由無良僱主剝削壓榨,甚至濫用外勞以取代本地工人。以私營安老院護理員為例,過去3年香港僱員再培訓局總共提供了4500個護理員名額,然而私營安老院護理員多年來一直是補充勞工計劃中最多外勞輸入的工種。截至2009年香港輸入了783名護理員外勞。筆者不禁要問張局長,為何4500個再培訓護理員名額仍然不能填補783個外勞護理員名額?說穿了,還不是因為部分私營安老院的工時長,人工低,工作環境惡劣,本地人絕非「唔願做」,只是「做唔落」!然而,無良僱主看準外勞「乜都肯做,唔敢投訴」,在唔憂無人做的情況下,試問那會願意以合理工資聘請完成再培訓課程的本地僱員呢?

 面對本地經濟單元化,目前勞工就業市場能夠提供符合經濟生態之職位,遠遠低於過往勞動力密集時期的香港經濟環境。往昔能夠吸納百萬勞動力的就業市場,今夕不但就業空缺大幅下滑,就是所提供的工種性質也變得愈來愈狹窄;香港基層,甚至是中層僱員正不斷被本港的單元經濟邊緣化。試問政府一日未擴闊本地社會的就業機會,一日未能為香港僱員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在毫無就業政策措施的配合下容許「超齡子女」來港定居,「超齡子女」來港的生活困難可想而知,張局長又豈能對此問題視若無睹呢?

相關新聞
縱論香港:李怡惡意挑動兩地民眾仇視 (2011-02-10)
廿四味:菜園村關注組不要貪得無厭 (2011-02-10)
政經人語:李華明言退交棒李耀基 大佬另撐胡志偉 (2011-02-10)
來論:港台工會拿直播小題大做所為何事? (2011-02-10)
中國不能做埃及風波的看客 (2011-02-10)
民筆聊生:「超齡子女」來港要配合就業政策 (2011-02-10)
「十二五」開局港資企業應有所作為 (2011-02-10)
雪泥鴻爪:慎防驕兵計 (2011-02-10)
來論:帶有幫會性質的民進黨式政團必然分崩離析 (2011-02-09)
廿四味:陳雲為吳志森「平反」意欲何為 (2011-02-09)
兔年港青宜自珍 (2011-02-09)
西方走廊:奧巴馬研究中國胃口變大 (2011-02-09)
本年度預算案必有「糖」派 (2011-02-09)
美國難解對華匯率博弈死結 (2011-02-09)
反對派為選票續演追悼鬧劇 (2011-02-09)
檢討各區的公共設施 (2011-02-09)
縱論香港:香港政治政黨化新階段 (2011-02-08)
廿四味:黃華麒臨別寄語 吳志森理當汗顏 (2011-02-08)
政經多面體:兔年首要提防泡沫爆破 (2011-02-08)
「人民力量」假狙擊真搶位 (2011-02-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