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自閉症展能藝術 折射「精神康復」關愛訴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能」軟陶藝術展的創作者能仔(盧業能)

 11年前,他和許多自小患有自閉症的患者一樣,學習與溝通能力略遜於其他正常人士。在特殊學校及技能發展中心接受特殊教育多年後,他經醫務社工轉介到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大樓庇護工場,接受郵件處理及加工包裝等工作訓練。這本來會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故事,他將一直接受精神康復訓練,也許會隨時間推移,慢慢嘗試與人加深溝通。然而2005年卻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捩點,他開始接觸學習軟陶工藝。這就彷彿是為生命打開一個嶄新的世界,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而他就是我們今次故事的主角——「能」軟陶藝術展的創作者能仔(盧業能),而這次展覽也是香港首個自閉症展能藝術家的軟陶藝術展。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圖:新生精神康復會提供

 能仔最初來到新生會庇護工場時,同其他許多經醫務社工轉介,前來接受康復訓練的精神障礙患者一樣,從事著簡單的工作訓練。新生會所提供的各種訓練,能夠基於每位患者的不同狀況,提供他們力所能及的一些勞務活動,幫助他們逐漸掌握簡單技能,賺取一些收入,並慢慢適應與人相處的方式、培養群體歸屬感從而更能適應社會生活。

先天障礙無礙藝術潛能

 從2005年開始,工場的工作訓練項目中加入了手工藝門類,鼓勵學員以6至8人為單位,組成小組,動手嘗試學做小型手工製品。能仔很快便對軟陶物料製品,表現出極大興趣;從最初級的單線條到逐漸開始掌握技巧、拼貼圖案,並參照一些範例教材中的圖樣,用不同顏色表現多樣的圖案組合,能仔對於軟陶的千變萬化奧秘,開始慢慢萌生了自身的領悟。

 手工藝小組教授的是創作方法,而能仔則在學習基本方法的同時,表現出了對色彩的敏銳觸覺。他開始嘗試用各種顏色,拼貼出非常工整美麗的圖案,更參考許多圖樣教材內的顏色配搭,揣摩起了漸變色、多色調和等色彩的融合創意。他在軟陶作品中使用的顏色,大多能給人非常強烈炫目的印象,充滿層次和對比質感。在對技法掌握愈加熟悉之後,他更展現出了豐富的想像力,不但嘗試拼貼起不對稱圖案,還能將幾種甚至十幾種圖案組合得多姿多彩。各類玻璃樽、碗、碟都成了他的可塑素材,他將它們以各式各樣的軟陶圖案重新包裹,燒製出精美的「外衣」。

 2007年,他的作品參加國際「展能節」(為殘障人士提供公開展示才能的平台),獲得了軟陶賽項冠軍,此後,隨著外界對他創作的認識與關注,他對自身作品的信心也得到了加強,並開始慢慢能夠在公眾場合下與人溝通,接受媒體採訪及進行創作示範。

創作去除人生負能量

 能仔的藝術家之路亦不是一帆風順的,據新生會精神康復導師李瀅介紹,由於他比較情緒化、易激動,並且對作品非常苛求完美,因而最初常常會發生一旦導師指出他的成品有細小瑕疵,他就立刻將整件作品摔爛毀掉的情形。於是,新生會的工作人員為保護他的感受,一路嘗試用非常正面謹慎的方式對他的創作提出建議,並要充分照顧他對反面意見的接受能力及恰當時機。

 經過這樣漫長的相互磨合,能仔開始逐漸能接受別人對他提出改進建議,如今即使對他提出「這件樽需要再補番某處細節」,他也可以正常接受,並不再會爆發負面情緒。而由於先天不擅長與人溝通,起初在創作過程中需要一些物料時,他並不懂得如何同身邊的人表達,為了進一步支持能仔的潛能,導師除幫助他安排獨立工作位置、幫他找一些諸如麵粉機等大件創作工具之外,還會鼓勵他嘗試較大型的軟陶工藝品製作,給予他最大限度自由發揮的創作空間。

 隨著工場更多安排能仔在公開場合進行工作示範,讓他通過創作與社會作直接交流,不但他的作品受到更多注目賞識,他對軟陶的感情也變得更為深厚。對於自己的創作,他開始擁有喜悅感與自豪感,並嘗試思考更多創意,以創作更多別具風格的藝術品。不只限於各種玻璃器皿,他亦開始用軟陶拼貼平面畫、作軟陶公仔、首飾盒、小罐子等各類製品。為了這次的首度個展,他更專程製作了50多件過去未曾嘗試過的不同作品,從廢棄的咖啡罐到環保回收瓶,任何材質都能在他手中綻放出嶄新的造型。獨特的美術觸覺,是能仔的天賦才能,更是越來越多人們所見證的他難能可貴的藝術成果。如今的能仔,在談到自己的軟陶作品時,會神采飛揚,願意與人分享喜悅。自閉症狀在藝術的世界中被慢慢淡化、改進,而他的精神情緒和社會適應能力也在此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

「精神康復」的社會共融意義

 通過本地首個自閉症展能藝術家的軟陶藝術展,不但呈現出自閉症人士在個人努力、家人關愛及社會支援下成就的自身貢獻,也是在敦促社會對精神障礙患者看法的革新。作為一直專注發展精神健康服務的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新生會所做的,正是讓更多像能仔這樣處於精神康復中的人們,能夠被社會所接納;精神病康復者理應得到社會中與常人無差別的平等機會。各種專業服務、社會企業、精神健康教育、推動互助及家屬支援,都是在協助他們改善生活質素,更順利地全面融入社會。據悉,新生會每年服務人數超逾7,500人,這樣龐大的群體數字,同時也在昭示有大量康復者需要社會給予他們更多關護,幫助他們發現自身個人優勢,力所能及支援他們、並充分維護他們的人權。

 新生會傳訊經理潘詠霞表示,當下社會對精神康復者的了解與接受度仍舊不足。「很多人並不了解這些康復者的真實狀況,便將他們標籤化,本能認為他們一定具有暴力傾向、與他們接觸很危險。但實際上,許多長期接受工作訓練的患者們並非如此。有一個非常需要被明確的概念,精神病患與暴力之間不該劃等號,有些傳媒的報道其實是在傳達給人們對這個群體誇張、錯誤的訊息,這將更不利於引導康復者們建立穩定情緒、得到發展空間。」事實上,有許多像能仔這樣的患者,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與才華。「他們是這個社會的一部分,不只是他們需要融入我們,我們也應該融入他們,這才有真正的社會共融意義。」誠然,他們有些小小的不完美,但他們一樣有屬於自我的天賦、屬於自我的天空;能仔的自閉症展能藝術,正有一種積極的、折射「精神康復」應獲社會更深關愛的人文訴求。

 同時,正確看待「精神康復患者」群體,對於普通大眾而言還具有深層的與自身相關的意義。潘詠霞指出:「如果人們用錯誤的歧視觀念去理解精神病患,往往會造成對『精神問題』概念的抗拒。而每個人其實都會面對不同程度的情緒低谷、短暫的情緒問題等。當生活工作中的壓力過大時,這種輕微的問題很可能加重,轉變成需要克服的『精神問題』。而如果用有色眼光去對待精神上的負面狀況,不去積極接受疏導治療,很有可能會加重並轉換為病情。」因此,加強社會公眾對精神康復者的接納,同時也是一種對他們本身的保護,普及並推廣精神健康教育,既能提升人們對精神健康的關注,也能使人們更加了解精神症狀這一領域,以平常心同精神康復患者相處,協助更多的「能仔」建立與人溝通的平台,尋獲他們世界中的色彩,體味生命的本來喜悅。

相關新聞
自閉症展能藝術 折射「精神康復」關愛訴求 (2011-02-17) (圖)
「能」軟陶藝術展 (2011-02-17)
「活化」民樂生命力的旅程 (2011-02-17) (圖)
利己利人利環保 「三贏」大學生社企 (2011-02-15) (圖)
國際大學生企業家聯盟 (2011-02-15) (圖)
延伸活動 (2011-02-15) (圖)
延伸網址 (2011-02-15) (圖)
英國文化與你系列:舞吧,用芭蕾笑談一場戀愛 (2011-02-15) (圖)
芭蕾舞劇講座 (2011-02-15)
數碼博物館 新世代虛擬藝術之旅 (2011-02-12) (圖)
誘惑的書 衝擊讀者的底線 (2011-02-12) (圖)
催生「一指一機」世代 (2011-02-12) (圖)
打破聽覺邊界 直面人心恐懼 (2011-02-10) (圖)
「無言天地 」聽障藝術家劇團《101號房》 (2011-02-10)
每人都有個「天堂」幻想 (2011-02-10) (圖)
瞿廣慈「天堂遊戲」藝術展 (2011-02-10)
創意少年展身手 (2011-02-08) (圖)
保育藝術創作 (2011-02-08) (圖)
避風塘換新裝 (2011-02-08) (圖)
講故事夠全面 (2011-02-0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