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華
不能不向奇連˙伊士活致敬。這位八十高齡的演員和導演把一生都獻給了電影;更難得的是,他的作品一齣比一齣精練好看,題材亦忠於生活。
要求一個人像奇連伊士活或意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是很難的事。八十年來,這個人必須身體健康,懂得愛惜生命和照顧自己。他或她也需要有上佳的遺傳基因,且做事有條不紊,願意終身學習。他或她經歷過世戰以後的蒼涼和掙扎求存的日子,以及環境由經濟蕭條轉至蓬勃的平衡。他們也一定失去過親人和朋友,但跌倒又反彈起來,同時非常熱愛生活。他們還會向生命追問和追討公道,藉著自己的作品提出控訴。
我們當然也知道電影是綜合及集體藝術。奇連伊士活的作品,包括近期的《心靈感應》(Hereafter),經常起用新演員;但演技熟練和幼嫩的演員都能同樣在他的鏡頭下呼應著準確的節奏和靜默(即力量的效果),必定是基於導演清晰的指示和無誤的溝通。這份智力、控制和精力實在過人。
《心靈感應》提出了奇連伊士活在他的生命階段裡關心的普遍課題:死後生命的延續。在電影的三個故事裡,那些能感應到的死後影像是模糊的,且只有浮光掠影,但卻足以警醒仍在生命裡的人,著他們思考自己每天是否只在營營役役,還是要積極地踏盡未到彼岸的旅途。
於我來說,電影起首的十分鐘最為震撼。我老師女兒的一家在二○○四年的海嘯裡喪生,那早前一刻大海的平靜和其後的洶湧波濤,逼真得令人咋舌之餘,更感生命無常。但歷史實在。奇連伊士活以他理性和積極的電影,重整了生命的悲劇和偶然,並在生死的邊緣,探問該如何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