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引起的風波,標誌著政治仍強調「兩制」與經濟講「一國」之間的矛盾出現了新變化,即:對於香港經濟與國家主體經濟一體化,由間接對抗開始轉變為直接反對。這是「一國兩制」偉大事業在理論和實踐上進一步深入的必然。惟有經歷了間接和直接兩種形式的較量,香港社會對於「一國兩制」的認識和實踐,才能由經濟講「一國」政治仍強調「兩制」,轉變為承認「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
《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尚處於研究初步階段,竟然引起香港的某些政治團體、政治人物以及一部分居民強烈反對或質疑,對此,有些人甚難理解。他(她)們問:為什麼不是針對早幾個月公佈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計劃?因為,就反映香港與國家主體經濟融合程度之高、對於香港經濟影響之深而言,「環珠江口宜居灣區」是遠不能望「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之項背的。
其實,在國務院於2010年8月26日批覆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之後,香港社會已出現質疑或不滿的聲音。嗣後,面對香港人民幣業務不斷拓展,有人提出是否增設或由香港金管局來擔當香港的人民幣清算機構,本質上也是對香港經濟融入國家主體經濟的一種反應。到了《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諮詢公眾時,情形出現「突變」。這既與近幾個月來香港政治形勢進一步發展有關,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最新國際局勢演變感染。
反對派借題發揮
拖延香港經濟融入國家規劃
2011年1月下旬以來,北非和中東地區的一些國家相繼發生所謂「顏色革命」。最先發生的突尼斯和埃及,均已出現政權更迭。香港的反對派本來就已經在利用民主黨一位元老病故「借題發揮」,煽動香港一部分居民反對國家執政黨,眼看北非和中東開始「變天」,他們的「拒中抗共」情緒更加高漲。恰在這時,《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展開公眾諮詢,於是,他們趁機將「葬送一國兩制」的「污名」塗了上去。
另一方面,正如《信報》2011年2月12、13日社評《我們「被規劃」了,該怎麼辦?》所指出:「一件極不顯眼的規劃討論,竟然會演變成一場風波」,「歸根到底,問題仍是出在特區政府的施政表現,及港人心中的恐中心態」。惟有在相當一部分香港居民為特區政府施政深感無奈和沮喪時,所謂「被規劃了」這樣煽情的話語才會有一定吸引力。也因為香港社會依舊存在著對國家執政黨和國家主體政治制度的懷疑或恐懼,反對派才有機會借題發揮、煽風點火、興風作浪。
我多次指出,2003年6月29日CEPA簽署緊接著七一遊行,是標誌「一國兩制」偉大事業由經濟政治均強調「兩制」而忽略「一國」向經濟講「一國」、政治仍強調「兩制」轉變。
從那時至今,香港社會各界、各政治團體包括反對派對於香港經濟與國家主體經濟趨於一體化、中央在經濟上不斷支持和幫助香港,或者表示贊同,或者予以默認。政治仍強調「兩制」與經濟講「一國」之間的矛盾,表現為間接對抗香港經濟融入國家主體經濟——追求把西方政治模式早日移植香港以抗衡香港經濟融入國家主體經濟,同時,口頭贊成香港經濟融入國家主體經濟,實際盡量拖延或阻撓相關政策措施和規劃。
《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引起的風波,標誌著政治仍強調「兩制」與經濟講「一國」之間的矛盾出現了新變化,即:對於香港經濟與國家主體經濟一體化,由間接對抗開始轉變為直接反對。
這是「一國兩制」偉大事業在理論和實踐上進一步深入的必然。惟有經歷了間接和直接兩種形式的較量,香港社會對於「一國兩制」的認識和實踐,才能由經濟講「一國」政治仍強調「兩制」,轉變為承認「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
輿論要客觀理性引導討論
為推動這樣的轉變盡可能順利,亟需正確引導。尤其香港社會輿論要客觀和理性。
輿論要客觀。香港公共政策或規劃的公眾諮詢通常是3個月,《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的公眾諮詢定為一個月,時間是少了一些,但是,把諮詢時間是否恰當這樣一個技術性問題引申為是否符合「一國兩制」,顯然是小題大做、借題發揮。香港負責任的媒體,應當主動解釋和澄清,更不能夠謬傳誆言。
輿論要理性。內地中央媒體關於香港有數萬億美元游資可能衝擊內地的報道以及關於最近一起內地遊客與香港導遊爭執的報道,也許有可議之處。若有,則應當提出來。同時,香港媒體也要理性對待。如果以反報道來惡言相加,那麼,不僅於事無補,相反,會破壞香港居民與內地居民之間應有的互諒互讓。更不要指望北非和中東地區正發生的「顏色革命」會在神州大地引起連鎖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