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世紀風雲:民意對話:兩岸關係的深層關鍵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26]     我要評論

邱震海博士 鳳凰衛視評論員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這幾天正在台灣訪問。雖然陳雲林在台灣南部受到了一些綠營民眾的示威抗議,但藉著陳雲林訪台的契機,大陸如何加強與包括綠營在內的台灣民意的對話,似乎再次提到了人們的面前。

兩岸關係近年何以遇到瓶頸?

 陳雲林此次台灣之行,與之前相比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沒有正式的官方活動,全程只是「經貿之旅」;二是首次深入綠營民意的大本營——南台灣。但與「經貿之旅」相比,陳雲林首次深入南台灣,也許更值得人們關注。

 眾所周知,自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大幅回升,但也遇到了一些瓶頸。所謂大幅回升,主要是在經貿和人們交往領域,亦即在一些政治上不敏感的、技術上可操作的領域和議題上;而所謂的瓶頸,則主要是在政治上敏感的和技術上一時難以操作的領域和議題上。馬英九上任伊始,筆者就曾在評論中指出,第一階段相對比較容易,而第二階段則是兩岸關係真正的考驗和挑戰,而且第二階段的突破不可能在馬英九首個任期內實現。

 近三年形勢的發展,基本上印證了筆者當時的這一判斷。近三年來,兩岸的經貿和非敏感議題,基本上能做的都已經做了,而政治上敏感的議題,則絕非可預期的短期內就可突破。這中間固然有兩岸關係本身多年形成的結構性障礙。但就馬英九一方而言,人們固然可以對其有諸多不滿,認為他沒有在兩岸政治關係上邁出更為堅實的一步。但只要了解台灣內部政治處境的人們都知道,馬英九的「不作為」固然有其個人的政治理念和性格因素,但作為台灣最高行政首長,他的手腳在相當程度上無疑是被藍綠對決綁住的,除非他不想在明年的大選中勝出連任。

紅綠不談:馬英九手腳將依然被綁

 馬英九的困境就在於台灣的綠營民意。綠營民意在過去一段時間相當程度上,不但牽制了馬英九的手腳,而且也成為兩岸關係由此而無法深入推進的主要障礙之一。不管人們是否願意承認,這是兩岸關係迄今的一個現實。

 筆者以前曾在評論中指出,兩岸關係從長遠看,必將成為紅藍綠三方妥協的結果,因為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單獨決定兩岸關係的未來,也不可能由其中的兩方甩開另外一方來決定或主導兩岸關係的未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民進黨無法繞開中國大陸,反之亦然。民進黨這幾年一直在大陸政策上存在內部的紛爭和煎熬,就是基於這一背景。日前民進黨智庫成立,蔡英文發表兩岸關係的論述,雖然遭到綠營和親北京人士的批評,但蔡英文和民進黨試圖出台一個平衡各方的大陸政策的困境由此可見一斑。

 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馬英九的第一任期,北京可以對他在兩岸政治議題上無所作為還有所寬容,但在綠營民意已無法忽視的情況下,若大陸與台灣綠營民意無法得到溝通,那麼馬英九第二任期的手腳依然將被嚴重捆綁,屆時其第二任期的四年很快就將在蹉跎中度過。

兩岸關係的兩大結構性問題

 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可以看得越來越清楚的是,其存在著兩大結構性問題,一是兩岸的政治定位尚未解決,二是兩岸的民意尚缺乏溝通。若以學術研究來比喻,前者類似前沿學術研究,而後者則類似基礎學術研究;沒有扎實的基礎學科研究,前沿研究推進到一定程度,總有一天會遇到瓶頸。

 馬英九上任後,兩岸在政治上非敏感、技術上可操作的議題上推進甚快、甚深,而在政治議題上卻無法取得絲毫突破,歸根結底還是由於兩岸民意依然存在巨大落差。不要說大陸與台灣民意之間存在很深的隔膜和誤解,就是在大陸與台灣藍營民意之間,也不能說就取得了完全溝通,其間還是存在很大的理解差異。

 由於政治體制不同,台灣民意至少較大陸民意更為多元,其對台灣政治決策機制的牽制也更大。因此,北京若有意未來幾年在兩岸關係上有進一步突破,與台灣民意,其中尤其是綠營民意的溝通,已經是一個須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的緊迫問題了。

準確定義和定位綠營民意

 與台灣綠營民意展開對話,必須對綠營民意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和定位,切忌將其與「台獨」民意混為一談。綠營民意是一個基於台灣本土意識之上的、相對比較封閉或保守的民意;「台獨」極端思潮和勢力只不過利用了綠營民意的本土性、封閉性和保守性,使之成為「台獨」思潮和勢力的社會基礎。但究其本質而言,綠營民意與「台獨」思潮有著實質的區別。

 與綠營民意展開對話,將有助於化解大陸與綠營民意之間的誤解和隔閡,也將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化解「台獨」與綠營民意之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當然是一個有難度的工作,但卻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實際上,自從民進黨下野,蔡英文擔任黨主席之後,雖然民進黨內部整合艱難,對大陸的整體敵意沒有下降,但民進黨操弄族群矛盾的氛圍較陳水扁時代已有相當緩和;而且若比較陳雲林首次訪台所遇到的衝擊,以及以後每次赴台的氛圍,必須承認,氣氛在向著緩和的方向發展,而其背後則是民進黨和綠營的政治文化在逐漸向著理性的方向艱難演變。

 從這個意義上說,陳雲林此次跨越濁水溪,走進南台灣,走進綠營,有著重要的意義。從策略上說,具有半官方身份和色彩的陳雲林,未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扮演大陸民間大使的身份,陳雲林未來可以在台灣更為長袖善舞一些,比如可以考慮接受台灣電視媒體的專訪、參加包括有綠營民眾參加的公眾論壇等,更多以柔性的姿態展現善意和親和力。

相關新聞
縱論香港:「茉莉紫荊」亂革命 《蘋果》喪心害港人 (2011-02-26)
魚與熊掌的抉擇 (2011-02-26)
世紀風雲:民意對話:兩岸關係的深層關鍵 (2011-02-26)
西方走廊:「倫敦英語」隨經濟衰退淪落 (2011-02-26)
止戈為武:突出戰略級訓練凸顯提升軍事能力雄心 (2011-02-26)
單刀直入:漫談財政儲備 (2011-02-26)
縱論香港:李柱銘向美獻媚表功的大騷 (2011-02-25)
把脈香港:重新思考香港應對通脹措施 (2011-02-25)
一份理性務實的財算案 (2011-02-25)
誰出賣基層利益?《蘋果日報》顛倒黑白 (2011-02-25)
未來香港股市將更波動 (2011-02-25)
東張西望:中國「追美」 有人又提中國威脅論 (2011-02-25)
雪泥鴻爪:健康在於運動 (2011-02-25)
無法維持治安 如何推行民主 (2011-02-24)
民進黨不可迴避「一中原則」 (2011-02-24)
頂天立地:人民不會答應 (2011-02-24)
民筆聊生:小型工程的「一厘米主權」 (2011-02-24)
美國運用互聯網的雙重標準 (2011-02-24)
來論:一場虛擬和拙劣的反華鬧劇 (2011-02-23)
廿四味:馮檢基立軍令狀 黃毓民敢應戰乎? (2011-02-2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