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小六生屈穎怡(右)、高巧容(左)均表示,原本對融合生的確有排斥、厭惡感覺,但現在明白到每個同學的能力不一,會嘗試與融合生相處,慢慢了解他們。香港文匯
——7成人誤當政策只為少數族裔 64%人不知母校正推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婷)政府在全港中、小學推行「融合教育」至今已逾10年,但一項調查發現,約7成受訪高小學生誤以為「融合教育」是為少數族裔或新來港學生而設,有64%受訪者不知道自己就讀的學校正推行有關政策。雖然校園強調學生之間要和諧共融,但逾15%學生指不願與融合生做朋友,甚至會敵視對方,反映校園內隱藏歧視問題,令人擔憂。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顯徑會所於今年2月,向沙田區內6所小學、共1,678名高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高小生對「融合教育」政策了解嚴重不足,64%人竟不知道自己就讀的學校正推行「融合教育」;另分別有73%及68%受訪者誤以為「融合教育」的涵蓋對象是「不同種族學生」及「內地新到港學生」,而不是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千多名受訪者中,僅僅一人能完整列出8項「融合教育」涵蓋的殘障,包括:肢體殘障、輕度智障、聽障、視障、言語障礙、學習困難、過度活躍症及自閉症。
4成接受縮窄融合生考試範圍
調查更發現高小生普遍不能接受校方為配合融合生而給予考核、成績方面的調適配套,只有約4成人接受縮窄融合生的考試範圍、功課量減少等安排。另亦有1成半學生表示不願意與融合生建立任何關係,約2.8%人坦言,會與融合生建立「敵對」關係。
自閉生班房便溺被排斥
現時就讀聖公會主風小學六年級的屈穎怡表示,同級有一位據知有自閉症及學習困難的融合生,對方試過因趕不及向老師要求去洗手間,結果在班房內便溺,其他同學一直對他表現得極度反感、排斥。穎怡坦承,初時得知此事,確實對該位同學留下壞印象、排斥與他相處,但現在她明白到每個同學的能力不一,會嘗試與融合生相處,慢慢了解他們。
前線教師可考慮「角色分配」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出席昨日的調查發布會時表示,政府推行融合教育時以經濟效益為優先考量,「一名SEN(特殊需要)小學生在特殊學校的單位成本約20萬,但放在主流學校則只需5萬,比主流同學的4萬元只多出25%;在資源緊絀、收生不足的威脅下,一些第二、三組別的學校為求生存,自然『焗住』收這些學生。」
他建議當局為前線教師提供更多支援,中、小學亦可考慮進行「角色分配」,「例如某校擅長教聽障、視障學生,另一所則專長教自閉症、學習困難學童,這樣學校可更易累積相關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