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普實克此書,獨具慧眼。 作者提供圖片
黃仲鳴
讀普實克《抒情與史詩:現代中國文學論集》(李歐梵編、郭建玲譯,上海三聯書店,二○一○年十二月),得益殊多。此書列為「海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譯叢」之一。最吸引我興趣的,是書中兩篇文章:魯迅的《懷舊》——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聲》、《葉聖陶和安東.契訶夫》。
《懷舊》寫於一九一一年冬,即五四運動爆發前八年,以文言寫就。普實克指,我們閱讀這篇小說的時候,會明顯地感受到,它完全是一部現代作品,而不屬於新文學之前的那個時代。普實克所列舉的理由是:
「魯迅對情節所做的是一種簡化處理,把情節化約到最簡單的成份,試圖拋棄說明性的故事框架來呈現主題。魯迅希望不借助情節的踏腳石,直接抵達主題的核心。」
普實克說,這與傳統小說注重情節結構不同,魯迅只是以古文的創作開闢了新的方向。我常想,以那種語言來創作,無論是文言文、白話文、方言都可,重要的是作品本身的表現手法、價值和意義。當然,所用語言的好壞也是決定成功的因素。
普實克將《懷舊》定論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聲」,目光之淩厲,論證之謹嚴,實非「胡說」之作。
《懷舊》是魯迅第一篇小說。葉紹鈞保留下來的最早一部短篇小說《窮愁》,也是以文言寫成,創作於一九一四年,比《懷舊》遲了三年。普實克將葉紹鈞與安東.契訶夫來作比較,但文中,不少篇幅涉及魯迅。
普實克說,葉紹鈞「與魯迅一樣,都懷著同樣的目標,希望寫出中國新文學特徵鮮明的第一批作品」,無獨有偶,在新文學爆發前,他倆都「熱衷」於文言寫作;「與舊的文言文學」有「密切聯繫」。其後,葉紹鈞很多作品,都與舊小說有「聯繫」。而在情節的發展中,和魯迅都有「驚人的相似」;同樣,葉紹鈞在情節的安排上,都「變得無足輕重,只有感傷情緒的抒寫」。
進一步,普實克將他倆比較一番:
「葉紹鈞在表現手法上的新異之處在於,他不加任何的描寫和評論,就可以使我們像小說中的其他角色那樣,通過婦人的對話直接認識裡面人物。魯迅也使用過同樣的方法,但他的目的更明確,或是紀錄農村普遍的生活狀況,或是塑造各類人物形象,尤其是那些被命運壓榨的犧牲品,或是揭示那些明顯異於常人者的內心世界和人際關係。」
葉紹鈞寫於一九二三年的《孤獨》,普實克也推崇備至:
「小說意味深遠地成功表現了中國絕大多數人灰暗、絕望的生活,即使魯迅也稍遜一籌。」
普實克認為葉紹鈞是中國「第一流的新文學作家之一」。可惜,在內地所出版的現代文學史,葉紹鈞排不上高位,與排行第一的魯迅,何止是「稍遜一籌」?普實克真是青眼有加,但對此評價,我仍有所保留,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