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嚴敏慧) 子宮、膀胱等骨盤底器官下垂為常見婦女病,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每年500至600宗泌尿婦科新症中,半數屬骨盤底器官下垂。中文大學研究發現,10%骨盤底器官下垂的婦女有腎水腫情況,且器官下垂越嚴重,患腎水腫風險越高。學者表示,骨盤底下垂會出現俗稱「尿瀦留」的尿液倒流問題,若問題持續可導致輸尿管阻塞,誘發腎水腫,嚴重者腎臟功能更會受損。
中大婦產科2008年8月至2010年3月期間,訪問305位骨盤底器官下垂患者,75%受訪者稱有失禁或「尿瀦留」等問題,42.5%人指疾病影響日常生活,病情越嚴重,對日常活動及心理的影響越大。中大在調查期間為239名患者進行腎臟超聲波測試,發現10%患者有腎水腫情況。
中大婦產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陳丞智表示,婦女骨盤底肌肉,或肌肉面層牽拉著子宮的韌帶纖維組織若受損,失去收縮功能,令子宮、膀胱及直腸等出現下垂,有患者子宮下垂到陰道口。若患者出現尿液倒流,則會令輸尿管阻塞引起腎水腫,嚴重者更會令腎功能受損,若滯留在腎臟之尿液出現繼發性感染甚至化膿,有機會引起急性腎盂腎炎。
停經骨盤底肌肉加快退化
陳丞智表示,50至60歲更年期後女性,由於停經缺乏雌激素,令骨盤底肌肉加快退化,為骨盤底器官下垂高發年齡,而曾生育女性、長期缺乏運動、排便過度用力等均會增加下垂風險,呼籲經常尿頻或有輕微失禁女性盡快求醫。
陳丞智補充,輕微子宮下垂可進行盤底肌肉運動作輔助治療,若情況嚴重則要進行手術治療。傳統手術治療需經陰道切除子宮,並用針線拉高陰道頂部、膀胱及直腸,但最新的陰道懸吊微創手術,以膠網植入骨盤底部,變成人造韌帶增加承托力,令患者子宮得以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