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地方改名,往往引起爭議。多年前香港人大代表去湖北視察時,對於荊州和沙市合併改為荊沙市,我就提出異議。因為歷史上荊州的名氣可大了,《三國演義》的劉備借荊州,差不多是家喻戶曉。現在變成一個荊沙市,人們不知是什麼地方,十分不利於發展旅遊事業。後來大概批評的人多了,當局從善如流,恢復荊州市,沙市變成該市的一個區。最近,聽說大庸改名為張家界,也引起爭議。但張家界景區,名氣大,大庸卻沒有多少人認識,這個改名,有利於促進旅遊事業。
改名之前,大庸是湖南省的一個縣,管轄張家界林場(即張家界森林公園),此外還有慈利縣管轄的索溪峪,桑植縣轄下的天子山,後來都統一稱為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大庸一九八八年升格為地級市,統轄大庸縣、慈利縣、桑植縣和武陵源風景區。一九九四年,鑒於張家界在海內外聲譽甚隆,因而改為張家界市。
但有學者認為,大庸是一個極富歷史文化底蘊的名字,廢掉可惜;並認為大庸是張家界的靈魂所在,商代之前是個侯國,古庸國的歷史悠長,不要因為解讀為「平庸」而廢棄了。又如安徽徽州的黃山,同樣是著名的風景區,因此又把徽州改名為黃山市。改名以來,經濟成效不大,反而徽州文化被弱化了。
有說浙江的義烏小鎮,原先名不見經傳,但因成為全國小貿易商品的中心,聞名海內外,也不必改個什麼商貿城之類的名字。
現在內地有的地方改名成風,如雲南的思芳,原本是個好名字,只因普洱茶風行世界,故而改為普洱市。
有說一部《山楂樹之戀》的電影賣座,湖北省的遠安縣,便有改名為「山楂樹」之說,這可說是一個笑柄了。
內地有一種跟風的不良風氣,某一名堂打響,便趨之若鶩。
輕易改名,造成通訊和識別的混亂,而且經常引起爭議。一切都應「維穩」,「穩定壓倒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