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一場搶購食鹽的風潮迅速在全國蔓延。 資料圖片
吳小彬
3月16日到17日,由浙江、廣東等南方省份肇始,一場搶購食鹽的風潮迅速在全國蔓延,許多人急急忙忙往商場或超市跑,幾乎所有城市商店貨架上的食鹽都被搶購一空。
離我家不遠的地方,有一小型超市,17日中午,我下班回家,看到幾個剛從超市出來的人,臉上寫滿了失望和焦慮,他們大聲交談著,說是跑了好幾家賣場都沒有買到鹽。
恐慌之火
那一刻,一種焦灼和慌張的氣氛,在城市的街道和上空滾動。
那兩天,人們被非理性的盲從心理推動著,似乎如果不和別人一起去買鹽,災患就會獨獨降臨在自己身上。
據說食用碘鹽可以防輻射,據說日本核電站洩漏的有害物質很快會污染食鹽,據說鹽要漲價了……這種種不知來由的說法,猶如扔在人群中的燃燒彈,點著了人們心中恐慌的火,急火攻心,十萬火急,刻不容緩,眾人火速趕向任何能買到鹽的地方。
合肥市潛山路樂購超市,李先生推著購物車,車內除了食鹽沒有其它東西。他滿臉自豪地打電話給老婆,說自己一下子買了40多袋鹽,雖然都是粗鹽,但總算買到了。
江蘇省江陰市的周女士看到搶購食鹽的消息,連忙出門跑了6家商店,都沒買到鹽,所有放鹽的貨架上都空空如也。她看到一對小夫妻對售貨員說,他們要一千袋鹽,嚇了一跳,但售貨員毫不奇怪,只是說,別說一千袋,一袋也沒有了。
在上海和浙江金華,人們很快將鹽搶光了,許多消費者又搶購醬油、搾菜。
最極端的事例是,浙江慈溪一男性市民過量吃鹽「抗輻射」,被家人發現後送入醫院,經搶救無效不幸死亡。
單單嘲笑和挖苦人們的愚昧及盲從非常容易,查清人們搶鹽的社會和心理原因才更重要。以我之見,搶購食鹽,是國人在重大威脅和變幻不定的局勢中本能的自我保護,是普通人的生活極其缺少安全感的體現,這件事活畫出民眾在一個不得不受人擺佈和控制的時空中的孱弱及尷尬處境。
安全感缺乏
這樣的「自我保護」,是不乏先例的。上世紀60年代中期,人人往自己身上打雞血。據說人體注射了鮮雞血,可以治療胃炎、中風、半身不遂,據說對不孕症、痔瘡也有療效,「能治60多種痼疾」。於是,北起漠河,南至西雙版納,中國大地上到處都在打雞血。許多城市醫院的注射室門口,天天排著長隊,人們提著裝雞的籃子耐心等候。直到後來,一些地方出現了「打雞血」致死的案例,人們才慢慢停止了這種做法。
2003年,「非典」爆發,但比疾病傳染速度更快的是人們的恐慌。據說飲用板藍根沖劑可以防病,於是人們瘋狂搶購,原本2.5元一袋的板藍根,一路漲價到20元、50元、70元。據說用消毒液洗手可以防病,人們開始搶購消毒液,還據說戴厚口罩也可以防止傳染,人們又搶多層口罩。又據說香煙的煙霧可阻止疫病,於是許多辦公室裡,人人都抽上了煙,不少戒煙者又重拾舊好。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造成人們盲從的原因,是因為在群體中,一般人都不願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當他的行為、態度與意見同多數人一致時,就會有「沒有錯」的安全感。心理學還有一個「負面偏見」的概念,意思是說壞事物更容易被凸顯出來,人們對於負面的信息更加敏感。現在關於日本核輻射的消息和傳聞如此密集,已經超出了一般人的分辨能力,在紛亂和不確定中,當很多的人都跑向商場搶鹽,社會的「羊群效應」就會把個人的恐慌急速放大,使他不由自主地跟著別人參與其中。上面開列的事例中,人們盲從的動因中有許多都是「據說」,而事件中的每一個「據說」,在真相未明之前,對人都是有驚懼、誘惑和鼓動作用的。
公信力之重要
其實,在16日之前,已經有政府部門官員和學者告訴公眾,對日本核洩漏與核輻射不必恐慌,中國輻射環境水平未受影響,沿海監測數值處於正常。但問題是,這些年某些政府部門失信於民的事情屢有發生,導致公信力下降,一些專家學者只為利益集團背書和說話,卻無視平民疾苦,在民間信譽掃地。
中央一再要求各級官員「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但某些政府部門卻並未切實執行利民惠民的政策。近年來,中央一再說要加強調控,遏制城市房價的快速上漲,可許多城市的房價都好像坐上了火箭,一飛沖天。有關部門講汽油、柴油不會漲價,言猶在耳,油價就漲了上去。有關部門承諾,要降低普通人常用的藥品價格,可到藥店一看,許多藥根本沒有降價,有些藥換了一個名字和包裝,反而漲價了不少。
專家學者本是民族菁華,應該代表真知與道義才是。但一些專家,卻專門為強勢者代言。有著名經濟學家不顧事實,聲稱「在改革中利益受損最大的是幹部群體」;有人說「中國目前窮人為什麼上不起大學?是因為收費太低」;有人說「腐敗的存在,對社會、經濟發展來說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優的。」更有人露骨地說:「為了達到改革目標,必須犧牲一代人」,這一代人就是3000萬老工人。誰都知道,汽車是造成城市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的首因,但就有鼎鼎大名的專家說:「中國城市環境污染不是汽車造成的,而是自行車造成的。自行車的污染比汽車更大。」
這樣的政府部門,這樣嚴重失信的權力,在普通民眾中還有威望嗎?遇到危機和緊急情況,官員的話還有份量嗎?還能安撫社會、穩定人心嗎?這樣的專家和學者,在民眾眼裡早就是謬論化身與勢利小人,他們在危機時刻如果發言,還有幾人願意聽呢?
這次,普通民眾用搶購食鹽、醬油的行為,回答了上述問題。而且,必須指出的是,類似日本核洩漏這樣的危機如果發生在我們這裡,以政府目前的公信力和專家的口碑,他們說的話也許恰恰起反作用,到時候發生什麼樣的混亂和慘劇都是可能的!
在不久前的文章中,筆者就談到了政府公信力的問題。此事實在非同小可,它實質上是政府面臨的公共關係危機與社會公共秩序失範。加強政府公信力的唯一辦法就是言而有信,取信於民。
總而言之,搶購食鹽一事,須從政府信譽、社會和民眾心理等多角度觀察,才可辨析清楚。這件事就像是一記警鐘,警示我們在社會體制、權力結構、大眾文化與信息披露方面都有不少問題存在,這些問題必須盡快加以改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