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作品的標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2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圖:鄧凝姿(視覺藝術家,近來喜歡用文字思考香港藝術問題)

 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內多個租戶單位門前,擺放了一套印有4位藝術家作品的短度明信片。明信片以雙面印刷,一面是參展藝術家的舊作圖像,另一面是作品的標題。印刷品是免費取閱,由Art Local組織主辦,從2010年開始分階段展出,現為第二階段(即日起至3月31日)。Art Local 是年青的組織,其策展論述直指「觀者遺忘了的藝術標題」的問題。展覽並沒有中文的題目,只是筆者把它寫成為「作品的標題」。

 「作品的標題」其實是一個很小的論題,年青的策展人謝諾麟找來這個題目,並出錢出力,去提醒觀眾留意其重要性,看來他對這個問題有很大的感受。標題的一般內容有:藝術家名稱、作品題目、創作媒介和年份;有時還可以有作品的描述或藝術家論述,這些看來都屬資料性的傳遞,被忽略了也不足為奇。謝諾麟為甚麼會關心這個問題呢?

 作品標題跟展覽有關,當代藝術重視公開展示,因此需要文字的介紹,對象是所有觀眾。大型的主題性展覽需要更多的文字,去讓觀眾了解整個策劃的方向和其所介紹的作品,所以展覽的整體概念很多時比個別藝術作品顯得重要,大概這也是謝諾麟所關心的事情吧;相對傳統中國畫的模式,很多時有關作品的內容已經在畫面上看到了,或當藝術品只是在友朋間相互分享時,一切有關作品的內容都盡在言語之間了。

 除了展示的大前提外,也有一些社會現象,影響了標題的重要性,例如所謂「簽名式」的作品,意謂其作品就等如一個人的簽署一樣,容易辨認。從前,這個情況多存在於成名的藝術家內,他/她們的作品,由於經過一段時間的鑽研工作,終於讓我們看到了類似的作品;時至今天,很多作品、包括年青藝術家的,也很早成形,原因在於接受了學院的訓練後,新生代的藝術家,其創作會較能集中在同一主題/方向內;另一個當然是市場要求的原因,藝術家總要在藝術市場中讓觀察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品總不能在短時間內變化太多,因此,如果已是耳熟能詳的作品,就不用標題了。

 至於藝術的內容,大家可能會發現有些藝術作品是不難了解的,例如它們會用上了很多大眾熟悉的圖像,又或者彼此挪用/重複前者藝術家的視覺語言,使溝通變得容易,在大環境中能產生更多對話;除此,當代藝術也從抽象和內在性、走向外露和日常化,有些著重行動的創作,就像生活中的行為表現,只不過仍用上了藝術之名,這些作品有否標題,相信不是其關注的要點。近年來,觀眾的觀看方式變得主動,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閱讀作品,提出更多有趣的論點。不過,有些作品仍需要文字去解釋其中意義,例如一些概念藝術,其多不會倚重視覺語言的表達,反而會用上大量的書寫文字,使成為一類藝術的創作模式。

 面對一個公共領域,藝術應該有很多的挑戰,謝諾麟雖是展覽的策展人、但本身也是藝術創作者,他以創作人的身份,去關心個人的陳述在公共環境中如何變得渺小;也讓大家思考,藝術家的身份,應該怎樣才能在開放的環境中確立起來。 (註:該展覽詳情可參閱hkartlocal.blogspot.com)

相關新聞
滲第三者基因「調校」新人類 (圖)
邱志傑成為自由的無知者 (圖)
皮影戲「後台」 (圖)
觀眾觀賞《過河計劃》 (圖)
《獎狀六號》皮影演出中 (圖)
如何成為無知者:邱志傑與總體藝術工作室
邱志傑:似曾相識
點評集:超時空接觸─當代傳奇劇場《水滸108─忠義堂》 (圖)
作品的標題 (圖)
百家廊:搶購食鹽是一記警鐘 (圖)
翠袖乾坤:秤不離砣
娛視觀:記得當年草上飛
琴台客聚:中國與歐洲文明
杜亦有道:仙台大盜
一網打盡:百毒難侵有效抗核
記憶後書:電影節手記之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