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Foster設計的天篷方案備受爭議,港府於2006年決定將計劃「推倒重來」。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佩琪 嚴敏慧)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簡稱:西九文化區)是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於1998年《施政報告》宣布的大型發展計劃,目標在位於西九龍填海區臨海地段,興建一系列世界級文化設施。惟計劃一波三折,由Foster設計的天篷方案備受爭議,港府遂於2006年決定將計劃「推倒重來」。本月初才敲定再次選用Foster+Partners的另一設計,作為主體方案。計劃兜兜轉轉超過10年,事隔多年設計權再落在Foster+Partners手上,公司合夥人懷特坦言,當年確曾感到沮喪,但「問題不在我們!」
上次撞板 今次再獲選
對於團隊的設計再次獲選,懷特笑言:「我們很高興!」(We're really pleased! ),並指當年及今次的方案均是最出色的設計。
2001年港府舉辦西九文化區概念規劃比賽,由10人組成的國際專家評審團負責評審,並於2002年初從160多個本地及海外參賽作品中,選出設計香港國際機場的英國建築師Norman Foster的作品。他以流線型天幕作為西九文化區地標,並覆蓋和連接各建築群。2003年9月港府為西九發展邀請建議書,並選出包括Foster在內的3個方案於2004年底作公眾諮詢,但設計被各界大肆批評,具爭議問題還包括單一招標,亦有人批評計劃成本過高及淪為以地產為主的項目。
分拆地產 發展框架變
至2005年曾蔭權上任行政長官,西九計劃交由當時的政務司司長許仕仁負責,先改變單一招標的形式,後更對整個計劃作出修改,2005年10月更提出新建議,把計劃中的地產及文化項目分開,中標地產商須分出一半商住項目的發展權,政府則會成立法定機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處理及維修未來的文化項目。至2006年2月,港府表示沒有發展商承諾參與西九項目,遂宣布放棄原有發展框架,不再堅持建天篷,該計劃也要「推倒重來」。
城中公園 定主體方案
直至2010年,西九管理局動用1.5億元,委託3間顧問公司研究概念設計方案,並再進行公眾諮詢。最終於本月初,西九管理局公布揀選Foster+Partners的《城市中的公園》概念設計,為主體設計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