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經人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政經人語:為最低工資上馬 勞方拖拉拗「飯鐘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29]     我要評論

李自明

 距離法定最低工資於5月1日實行尚有1個多月,《法定最低工資:僱主及僱員參考指引》在千呼萬喚下終於出台,坊間關注的其中一個焦點是俗稱「飯鐘錢」的僱員用膳時間是否計算薪酬,結果是用膳時間留在工作地點當值就該計入工作時數,否則就按照僱傭合約而定。有關指引隨即惹來不少僱主、僱員批評不清晰,擔心會引發更多爭議。有立法會勞工界議員更預言,如果有關「飯鐘錢」與休息日的問題令勞資關係「白熱化」,不排除最終需要就此建議走向立法規管的一步。有官場老友則透露,討論最低工資水平之時,已曾觸及「飯鐘錢」,但有勞工界認為此舉將另闢戰線,導致最低工資「傾唔埋欄」,故才先行「按下不表」。

 處理最低工資議題是特首曾蔭權在07年競逐連任時的政綱,經歷工資保障運動成效不彰後,最終走上最低工資立法一步,並於去年正式訂下首個法定最低工資28元的水平。正當社會各界以為最低工資的討論暫時告一段落,大家樂「飯鐘錢」風波再次挑動大家對最低工資的關注神經,而越接近最低工資實施的時間,有關「飯鐘錢」與休息日是否計算薪酬,亦順理成章成為立法會特別是勞工界議員,以及廣大「打工仔」的「嚴重關心範圍」,不少政界中人更因而反思當局最初在研究最低工資相關條例時,有否考慮把以上2個議題清晰列明是否計算薪酬。

當初為免爭議先按下不表

 政府老友向自明證實,原來當初討論最低工資相關條例時已曾考慮應有條文觸及「飯鐘錢」的問題,但有勞工界議員為免造成更多爭議,建議先「按下不表」,最後政府亦接納相關提議。

 勞工界中人則坦言,當日不觸碰「飯鐘錢」亦是「見步行步」的無奈之舉,皆因若一次過討論所有相關議題,「分分鐘最低工資亦會在爭議聲中被拉倒」,「當時連最低工資水平應訂於23元還是33元都拗餐飽,再加埋飯鐘錢只會是另闢戰線,傾極唔掂。」飯鐘錢問題終在政府及勞工界互諒互讓的情況下達成「後議」的共識︰「當時勞工界是希望盡快令最低工資落實,又認為僱主在『飯鐘錢』與休息日的問題『只可加不可減』的情況下,盡快落實最低工資成為大家的良好願望。」

 不過,最低工資尚未正式落實,香港僱主聯合會最近突然在報章刊登公開信「出招」,建議僱主把「飯鐘錢」及休息日不作受薪處理,並促請僱主檢討現有僱傭合約,這個風向的轉變頓時令勞工界不得不「打醒十二分精神」迎戰。有勞工界中人坦言︰「如果在5月1日後,資方就『飯鐘錢』是否計算薪酬的問題是『只加不減』就自然最好,如果聽從僱主聯會的建議,令勞資雙方關係持續對立並進一步白熱化,要求立法規管或是需要走的一步」。

勞方冀當局帶頭「只加不減」

 俗語說:「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制人」,該名勞工界中人即時向當局建言獻策,期望在爭議進一步發酵萌芽前就先行「拆解」。他指出,政府目前是最大的外判服務買家,外判政府服務承辦商至少聘用了數以萬計的清潔、保安員等,故當局應帶頭在「飯鐘錢」是否計算薪酬等問題上「只加不減」,以在社會中起示範作用,同時當局亦應游說各大商會,包括僱主聯會等推動「只加不減」,為企業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榜樣。

 有政壇中人相信,在法定最低工資正式落實前,勞資雙方將會繼續「出招」爭取社會輿論的支持,相信夾在中間的政府需要以十足的政治智慧及政治理性,及早處理及化解問題,以免「飯鐘錢」又成為另一個「政治炸彈」。

相關新聞
政經人語:為最低工資上馬 勞方拖拉拗「飯鐘錢」 (2011-03-29)
政經人語:新民黨恐打自己友 白鴿黨圖渾水摸魚 (2011-03-25)
政經人語:搶鹽防核可笑 造謠牟利可誅 (2011-03-18)
政經人語:財經專家:全民退休保障須三思 (2011-03-15)
政經人語:港府檢討財案風波 未來加強「政治理性」 (2011-03-10)
政經人語:政府擬3招應對議員暴力 (2011-03-08)
政經人語:反對派姑息暴力 香港恐淪九反地 (2011-03-04)
政經人語:反對派昧心助長暴力 動搖香港價值 (2011-03-03)
政經人語:李華明言退交棒李耀基 大佬另撐胡志偉 (2011-02-10)
政經人語:發叔棄戰鄉事會 續選鄉議局主席 (2011-01-26)
政經人語:導遊新春不罷工 業界喜大局為重 (2011-01-25)
政經人語:湯家驊爆料:黨魁梁選橫頭磡 (2011-01-22)
政經人語:「陶派」反擊大嚿 太上黃遷怒「鄭大班」 (2011-01-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經人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