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內地出台的「新國十條」拉開了史上最嚴厲樓市調控的序幕,時至今日,調控已滿周歲。隨著調控的不斷加碼,樓市這匹野馬似乎已經被套上了韁繩,成交量不斷萎縮之下,樓價亦出現鬆動,但這種變化更多體現在地方統計數字上,並不意味著樓市調控已經可以放鬆,且與民眾的期待相比,調控路途仍很遙遠,力度仍需加碼。
有關數據表明,在中央不斷的施壓之下,近來各地樓市成交量出現下調,更有城市成交量一度萎縮六成,但樓價走勢依然處於僵持狀態。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儘管12城市樓價環比出現下降,但不可忽視的是,同比去年樓價,全國僅有2個城市下降,46個城市仍呈現上漲趨勢,且同比漲幅在5%以內的有26個,比2月份增加了2個。一些二、三線城市樓市調控多淪為「空調」,樓價依然上漲。
自樓市調控以來,樓價的下降多體現在統計數字上,而非民眾的直接感受。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日前有言,樓價合不合理,最有權利評價的是當地居民。據此而論,現今樓價無疑與民眾的期待相差甚遠。
可以說,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由「量減」向「價跌」轉變的關鍵時期,房地產調控也已經到了逆水行舟的關鍵時刻,越是如此,調控越是不能放鬆,政策依然有加碼的必要性,否則,中央的努力就會前功盡棄,得不償失。當局應堅持「樓價不跌、調控不止」的信念,嚴格執行相關調控政策,讓樓價不再「飛」或讓樓價「飛慢點」。 ■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