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蕭炯柱建議官員增強政治敏感度。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財政預算案公布初期引起社會普遍不滿,令政界質疑政府官員在把握民情方面有不足之處。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蕭炯柱坦言,政府應拋開「受保護動物」的舊有思維,「(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講得好砥A社會發展走得快過制度發展,以致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範疇未能滿足市民需求,因而衍生多個臨界點」,建議官員應增強政治敏感度,並在珍惜「政務官」的體制下,繼續尋找「有識之士」,解決「1+1+1=X」的管治危機。
教育學院昨日舉行「公務員體制、公共行政與政務官文化:優勢與挑戰」專題講座,並請來擁有30多年公務員經驗的蕭炯柱演講,與逾百中學生大談制度成敗。蕭炯柱坦言,特區政府目前面對不止一個臨界點,故政府必須捉緊社會脈搏。
不過,俗云「萬難中找出路」,他寄語社會不要過分悲觀,反而應積極在制度中鑽出「機會」,「邊有制度是完美的?有衝突有困難是正常現象,我們不要自己踩自己,而是積極追求進步;平衡政策範疇需求,是一門藝術而非科學,要嘗試先有出路」。
隨著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辭任的大局已定,特區政府亦密鑼緊鼓物色接任人選,政壇盛傳政府有意向政務官「埋手」。蕭炯柱坦言,這是「無選擇下的嘗試」,認為全新嘗試反可能增添管治危機,並力撐百多年歷史的「公務員制度」行之有效,是政壇「不變應萬變」的制度,政府應繼續保留。
張炳良稱不應凡事賴AO
行政會議成員張炳良則形容,政務官是政府眼中的「穩陣派」,難免成為政府用人首選,而回歸前後,政務官仍然是「貨真價實」的,「政務官並非政治家,不能任何事亦『敗也AO』」,故呼籲社會不要將「港官治港」的現象「妖魔化」。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