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華
我的嫂子是日本人,在京都出生及成長。她原是藝術系學生,因為不滿父親酗酒後毆打母親,又痛恨日本的大男人傳統,因而出走加拿大,並在冰天雪地的沙省定居。她廿多年沒有回國,待兒子今年十八歲才第一次帶他回訪京都。近日地震國家傷亡,自然百感交雜。
甫抵大阪機場,便見日人列隊歡迎,彎身報以感激之情。往常三、四月份是日本旅遊的旺季,如今遊人不到往常三分之一,酒店食肆購物商場及百貨公司等顯見生意清淡,一反從前擠擁排隊的情景。嫂子看在心裡,禁不住告訴我她記憶中京都的熱鬧和繁華。對於我這個外人來說,我倒樂於享受鬧市裡的空間,走進伊勢丹、大丸等百貨公司,還懊惱怎麼門堪羅雀了,貨品價格還是高企,些少「割引」都不能。
電視仍每天報道災難的跟進工作;經濟專家討論對新一輪經濟低迷的預測,但不變的是日本人的紀律與自律,處變不驚。老實說,除了遊人較平常稀疏以外,表面上變化不大,當地人都把憂戚之情藏在心裡,不動聲色。火車查票員依然在卡車間鞠躬進出,京都歌舞院的傳統舞蹈動作繼續十分工整準確。各市學校也不斷安排學生到訪京都,接受國民及歷史教育。
或許還是生意人最直接。走進京都著名畫家竹久夢二的故居,如今已是這位已故畫家作品複製物專賣店;售貨員邊賣邊慨嘆生意大不如前。但當她指著房子門角踏著石頭的木柱,說明這種設置如何令房子避震的時候,她的那份信心和驕傲又訴說著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