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政恆
此觀音山不同彼觀音山,全國上下又有很多觀音山。從前我只知台北的觀音山,在淡水的另一岸,八里那一邊。因為電影《觀音山》,所以我們認識了四川的觀音山。
《觀音山》不俗,是今年比較難忘的華語電影之一,李玉的導演水平比前作《蘋果》更進一步,劇本本身扎實,更難得的是演員配合,這一點大家都讚,我就不廢唇舌了。
《觀音山》為甚麼好?先說角色設置,影片起初已夠多元,四個角色,張艾嘉是承受喪親之痛的京劇老師,屬於「文藝」世界。胖子和她對照,他是「喜劇」世界。至於台灣演員陳柏霖與李玉合作過的內地女星范冰冰,屬於「青春」世界,躁動中帶有說不出的男女感情。一開始,我已嘀咕,這是文藝片、喜劇片、青春片?電影貫通不同元素,已見心機。
再說調度,電影拍Bar和Disco等年輕人地下世界,自然要鏡頭短促,帶動視覺感受和暴力不忿。拍釘子戶的拆遷抗爭,就要寫實,實感呈現過程,但回過頭來,拍感情世界、友情愛情的種種關係,李玉時而用MV般的如夢畫面,時而用自然的長鏡頭,連繫不同的情緒狀態。其中拍坐火車或在火車軌上走的片段都很好看,長長旅程承載了青春的浪漫,青春的躁動在途中也在風中慢慢匿跡消聲,換來心態上的悠遊自在或一份寧逸。
而我頗欣賞電影最終拍四人修繕寺廟,但釋家佛理似乎不能開解京劇老師的心中傷痕。從道家游走的目光看山水,言談之間只能歸結一個「美」字,山明水秀也可以隱伏去世的念頭。儒家倫理更難拯救沒有至愛的母親,京劇老師是孤獨的,她靜靜地走上一條絕路,在風光美好的無言的觀音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