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市區私人建築物活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貫徹Art Deco西式藝術風格,在牆身紋理可見一斑。

 活化舊建築,能否掌握保留的建築特色元素、活化用途與顧及周邊環境因素是關鍵所在。近年備受關注的大多涉及大眾生活的建築如中環街市等,至於位處市區的私人發展項目,發展商基於成本效益而較少會願意花昂貴費用作保育,然而,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物、位於太子道西179號的樓宇,發展商在早前宣佈進行活化,能否起了保育的示範作用尚未可知,但此舉無疑是推動發展商顧及保育和活化元素,保留具建築特色與提升建築物的活力。

 建於1937年的太子道西179號洋樓,屬昔日的中產樓宇,位處有著花園洋房的九龍塘與草根階層居住的深水埗之間。該洋樓的活化計劃,會留保了面向街道的外牆部分,把後半部改建成樓高13層的精品酒店,經活化後的一樓是餐廳,二樓則是開放給大眾、展示該建築歷史的展覽廳,三樓是酒店大堂,無疑是在活化與保育中尋求平衡的新嘗試。

 負責勘察和研究這建築的香港中文大學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研究項目經理羅嘉裕表示,遠看該樓的騎樓式建築設計,以為是唐樓,但當入內仔細作勘探和研究時,發現整幢樓宇貫徹了Art Deco風格的西洋式建築。他指當中最為突出的是外牆仿帆船設計的牆身雕飾,進入室內,單位鋪設地板,都是由一條條很長的木條所組成。「木板不只長,而且是入榫的。室內不只牆身,窗簾罩也有雕飾。原本圖則已有房間間隔,並不是板間房。」

 能夠保留建築特色,固然是喜聞樂見,能否保留昔日中產居住的地方味道,恰如其分活用舊建築資源,便得拭目以待了。

相關新聞
保與不保? 活化不活? (2011-05-21) (圖)
市區私人建築物活化 (2011-05-21) (圖)
外國成功活化建築 (2011-05-21) (圖)
中環街市 (2011-05-21) (圖)
西營盤「消失」前 用藝術留住回憶 (2011-05-21) (圖)
梁柏豪的《西營盤,別想太多》 (2011-05-21) (圖)
劉穎雯的《抽空》 (2011-05-21) (圖)
Thomas的《留住者》 (2011-05-21) (圖)
留住西營盤 (2011-05-21)
兩岸四地藝術家組合配對 1+1創作謀突破 (2011-05-19) (圖)
籲政府設立交流專項基金 (2011-05-19) (圖)
香港社會的身份焦慮 (2011-05-19) (圖)
部分作品解讀 (2011-05-19)
「1+1」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香港巡迴展覽 (2011-05-19)
子非魚 焉知查傳訥之樂 (2011-05-19) (圖)
「子非余,焉知余之樂」畫展 (2011-05-19)
創作人實踐靈感 轉化心思成事業 (2011-05-17) (圖)
著重玩味 開拓市場 (2011-05-17) (圖)
「B.Duck—All About Playful」展覽 (2011-05-17)
跨界創作 擴展版圖 (2011-05-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