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縱論香港:理性討論國民教育 切勿妖魔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31]     我要評論

黎子珍

 國民教育制度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國際慣例。教育局公布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諮詢文件引發社會的熱烈討論,香港學界普遍對新學科表示歡迎,認為新課程有助於香港推行國民教育,而當局的安排亦可令學界靈活推行課程。與此同時,亦有意見對新學科表示疑惑或反對,這反映了香港多元社會的特徵。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種妖魔化國民教育的傾向,已經離開了正常的多元意見表達的範疇,而是屬於一種刻意的誤導和歪曲。

 為了進一步整合國民教育,讓學生更有系統地認識國家,教育局5月5日公佈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諮詢文件,建議全港小學明年率先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列為必修科,翌年並擴展至中學各級。教學具體內容由校本自決,課程不設公開試,只有校內評核。

國民教育是國際慣例

 事實上,國民教育制度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國際慣例。世界上推廣國民教育最成功的是美國。這與美國系統完善、注重效果、潛移默化、無孔不入的國民教育密切相關。美國《公民與政治課程標準》的目標是:「培養認同美國憲法民主制度基本價值觀和基本原理的合格公民,並使他們有見識、負責任地參與到政治生活中。」在美國的中小學校裡,國旗、國歌、總統畫像這些美國國家的象徵物,到處可見可聞。一項調查顯示,在歐美18個發達國家中,美國人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最強,也最願意為保衛他們的國家而戰。新加坡也十分重視國民教育,新加坡每年都要開展一次「國家意識周」活動,來凝聚國民的國家意識。在韓國的各類學校裡,愛國主義教育都是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學生從小到大就被告知韓國有哪些值得驕傲的地方,培養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和認同感。韓國國歌裡有這樣一段歌詞:「用我們的意志和精神,熱愛我們親愛的祖國,把身心和忠誠獻給她,不管面對痛苦還是歡樂。」它一字一句銘刻在每個韓國青少年的心裡。

國民教育是國家建構的一部分

 有人質疑,由「公民教育」到「國民教育」,是不符合當今世界時代潮流的一種倒退做法云云。但事實上,國民教育和公民教育有重疊和交叉,不同之處在於,國民教育是國家建構的一部分,任何政體的國家中都會有國民教育。

 公民是具有一國國籍的人,一個人首先是某一特定國家的公民,而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脫離國家就無所謂公民身份。因此,要求公民首先確立國家意識,培養對國家的忠誠和認同感,是世界各個國家都關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在一些多民族國家或者諸如美國之類的移民國家。

「國民教育」符合時代潮流

 按照國際慣例,愛國主義和公民對國家群體的責任和義務,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內容。對於公民來說,「國家」是一個由疆域、民族、歷史、文化、語言、傳統等原初因素形成的總體,愛國主義是公民不假思索的感情自然流露,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政治學家馬歇爾(T.H. Marshall)指出,「公民性」需要「凝聚力」(bond),而凝聚力的基礎,則是「直接的群體成員感,它來自於對共同擁有的文明的忠誠,來自對國家的忠誠」。可見,部分政客把「國民教育」說成是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倒退做法,這種說法恰恰違反了時代潮流。

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社會進步舉世讚揚

 部分政客將國民教育妖魔化,其理由之一,是指內地社會存在一些負面現象,這是無視世界歷史發展的看法,也是一葉障目的觀點。實際上,在西方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充滿血腥和野蠻、無恥和厚黑,諸如強迫勞動、圈地運動、獵奴與海盜行為、憑權勢強佔公產、貪腐、種族歧視等,令人觸目驚心。從西方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罪惡到自由資本主義的文明建設,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內地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濃縮了西方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階段,不同程度上存在貧富差距、貪腐、司法公正、環保、社會保障等各種問題,並不奇怪。但更為重要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社會的進步舉世讚揚,這才是國家發展的本質和主流。這也是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的青少年需要認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國情。

比西方國家的做法更進一步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從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和世界五個範疇,來培育社會接班人,內容相當多元化。其中高中學生有機會探究資源運用及國家發展的關係,亦會探討中國重大歷史事件,客觀分析國家改革進程。國際社會通常做法是在大學培養批判思維意識,而不是中小學。「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提出高中學生有機會探討中國重大歷史事件,客觀分析國家改革進程,已比西方國家的做法更進一步。對高中學生而言,國民教育雖然不回避內地社會高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負面現象,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認識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社會的巨大進步。

 必須指出的是,中小學的德育及國民教育根本不是「洗腦」,而是「健腦」。但部分政客卻將此刻意歪曲為「洗腦」,然後上綱上線進行「討伐」,欲將國民教育置之死地而後快。這顯然不是正常的多元意見表達,而是別有用心的刻意誤導和歪曲,教育界對此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

相關新聞
港科研新秀困境:無錢無人無實驗室 (圖)
極缺支援:美的哥暢談幹細胞 港科研風氣遜色 (圖)
教授怕被拖累 拒與初哥拍檔 (圖)
扶掖新丁:教資會增撥億元 培育明日之星 (圖)
8大高級與初級學術人員數目比較(表二) (圖)
準師姐疑情困 警校跳樓亡 (圖)
准攜手機入校 已比前輩寬鬆 (圖)
入職心理評估 去年已引入
高卡車勒死少女裁定意外 (圖)
菲傭懷孕怕被炒 自行墮胎丟馬桶沖走 (圖)
社民連成員涉襲特首開審 欲傳召當勞
回廠輕鐵攔腰撞小巴4人傷 (圖)
小巴貨車疑爭線 紅隧口撞翻7傷 (圖)
禁美孚居民阻工程 祥達申上訴被拒 (圖)
禁鄰燒香押後判 官憂影響廟宇 (圖)
篡改數據造假 東亞主管認罪
群起攻之:訟棍黨涉「包攬訴訟」 網民鬧爆促警徹查
特別開辦:國情班也有「女士專屬」 (圖)
穩居榜首:民記評分再飆升 新領導層好腳頭
縱論香港:理性討論國民教育 切勿妖魔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