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失去右臂無礙傷健歷奇展能導師高誌媫助人成長。
參與戶外活動,對一般人來說相當消耗體能,傷殘人士是否因殘障而要改變選擇?不,失去右臂的高誌媫並不認同,有豐富帶領歷奇活動經驗的他表示即使傷殘人士也可參與。「對傷殘和健全人士,某個活動地點的安全準則都是同等的,如在戶外,傷殘人士不會特別容易中暑,事實上兩者都有可能中暑,不同的只是傷殘人士或需要較多的照顧而已。」
高誌媫從1974年開始以獨臂在港接觸單車、攀石、划艇和外展越野等活動,並把歷奇活動發展成自己的事業,成立高誌媫訓練學堂,提供不同類型的歷奇活動和訓練,至今他已成為具豐富經驗的傷健歷奇活動導師。他不僅為殘疾人士服務,也為大小企業訓練傷殘以至健全人士。他的自強經驗,無疑給傷健人士帶來推動力和啟發,正如他說一個人的嘗試,往往源於別人的親身體驗。「有同是傷殘的朋友分享實際經驗,那是一種鼓勵。」身為「踏出共融路」的籌委會成員,為了推動傷健共融,更會在出場式有份參與單車表演,利用32輪不同款式單車演出「傷健龍舟單車匯演」,他又指活動還包括傷健單車同樂區和傷健表演與攤位遊樂場,前者讓傷殘人士試乘改裝單車,重拾信心;後者則是展示殘障人士的才華。
自助助人 鼓勵嘗試
高誌媫坦言回想在小六因意外失去右臂至今,沒有情緒低落或想不開的事情,儘管曾經留院3個月。「那不是如何克服,而是重新再來。當事情將要發生,或者去面對的時候,你便會知怎樣處理,做要做的事情,很難事前憑空想像。」問題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正如他失去右手,但依然找到可改裝單手控制單車的店舖,使他克服必須雙手踏單車的問題。憂慮,對他而言,是解決不了問題,也難以樣樣事情都擔憂。
他除了踏單車,還參與其他活動,甚至提供歷奇訓練,幫助更多同路人,並擴至健全人士,傷健歷奇訓練亦是由此而來。「讓傷健人士一同接觸歷奇活動。大家共同參與,都是平等的,說到合作,有時候傷殘人士在協作方面比健全人士還要好呢。」
傷健歷奇活動發展至今有20多個項目,高誌媫說多年來的歷程雖然確有進步,但在香港仍未普及,因此更想推廣給傷殘人士。「正如西貢確實是個優美的地方,但如何推廣給傷殘人士,一定要有配套設施,方便他們到那裡去,他們才能去。這是個循環。做歷奇展能活動,首先需要環境和設施的配合,然後才到訓練員有沒有服務殘疾人士的經驗,最後才到場地有沒有特別設施給參加者。換句話說,若然場地沒有特別設施配合他們的需要,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則變相提升了難度和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