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專欄撰稿人John Foley
隨著中國恐懼症在全球股市爆發,中國題材受到的萬千寵愛也煙消雲散。對中國公司財務報表可信度的疑慮,令其海外上市的股票在6月8日一落千丈。加拿大上市的嘉漢林業股價自6月2日以來累計下跌72%,一名市場空頭聲稱該公司在關鍵數據上含糊其辭—儘管該公司予以否認。軟件生產商東南融通的審計師和財務主管辭職,監管當局正對其展開調查。剛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企業淘米公司承認內審存在缺陷。近幾個月來,類似事件層出不窮。但終於搞清楚情況了。
市場需要一定程度的修正。興奮的投資者,不加判別分析或合規分析就捧高了中國公司股票,彷彿風險溢價消失了一樣。社交網站人人網在紐約掛牌首日一度竄升71%,目前股價已跌破發行價25%。此外,包括嘉漢林業在內很多受到密切注意的公司,都是通過反向收購在多倫多和紐約借殼上市,以此規避傳統上市過程中的嚴格要求。
在提交給中國本地政府的資料中低報資產價值和獲利,是中國公司的一貫做法。協議是比不上「諒解」來得重要。但問題已經超出了公司層面。銀行披露的壞帳並不高,而政府似乎還在考慮注資4,000億美元救助貸款系統。官方貸款增速正在放慢,但從關於無節制的非正式貸款的傳言來看,情況恰恰相反。政府沒有徹底建立起一個恰如其分的基調:甚至一些高層御用經濟學家,也不相信國內生產總值(GDP)或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這類數字表面反映出的情況。
一味追求中國股票題材的投資者,習慣將此類問題當作可以接受的瑕疵。現在他們也擔心到手的東西未必如其所見—這種擔心不無道理。部分投資者正對沖自己的押注,因此中國信用違約互換(CDS)和外匯期貨最近意外波動。對遠方的投資者而言,距離加劇了他們的擔憂。
企業怕有資本枯竭之患
下一階段可能是更大範圍的中國題材厭惡情緒。若真是如此,一些公司可能會面臨資本枯竭。儘管中國儲蓄龐大,卻不會自由流到需要融資的公司手中。銀行還是把「重點扶持」行業作為優先放貸對象。許多面臨融資限制的房地產開發商都已轉戰香港債市,讓其暴露在外資人氣的影響之下。許多年輕企業仍依賴外國私募股權基金獲得中期融資。如果投資者轉而冷落這些企業,對它們將是晴天霹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