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鄭佩琪) 塑化劑風波未了,引起港人對食物添加劑的關注。過去3年,食環署接獲約1,200宗食品或飲料含添加劑的投訴,包括食物含有不准使用的染色料、甜味劑或防腐劑等,經調查後,當中52宗投訴屬實,共提出6宗檢控,發出46封警告信。食安中心將把塑化劑納入本港恆常食物監察計劃,監察在製造過程中或會使用「起雲劑」的預先包裝食物。
工業界議員林大輝昨於立法會會議中,詢問當局會否研究市民血液中塑化劑含量的研究,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以書面回覆指,現時國際並無統一的方法及標準,以檢測人體的塑化劑含量,世衛也沒有建議進行大型地區性研究檢測人體塑化劑的含量,現時只有個別研究使用血液樣本檢測人體含量。根據科學文獻,美國、德國等地區,大部分人的血液或尿液樣本都曾測量出塑化劑。港府會繼續監察本地及各國的相關研究報告,作出跟進。
台食品飲料 非港主要來源地
周一嶽說,去年,台灣是香港第4大貿易夥伴,貿易總額達2,934億元,其中進口貨值約2,248億港元。從台灣進口的果汁飲料、果醬果漿、茶類飲料、各種食品及配製食品等約值4.5億元,只佔香港從台灣總進口貨值的0.2%,今次事件可能涉及的食品及飲料種類繁多,現階段未能確切估計事件對港台貿易的影響。惟由於台灣並非本港食品及飲料主要來源地,相信事件對港台貿易的影響有限。
|